理智和疯狂就差一步?

2018-08-02  本文已影响31人  诗酒寒秋

        6月13日,上海黄某砍人,致3死5伤;19日,四川乐山古某于公交车内制造爆炸,致14伤;22日,陕西西安辛某在公交车内砍杀乘客,致2死8伤;25日,山东烟台一男子驾驶叉车疯狂撞人,致1死10余伤;28日,上海一男子持菜刀砍杀3名小学生及一名家长,两人遇害。

      我们不知道下一次这样的事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但这些滥杀无辜的恶行近期频发,还是让人震惊。

      连续的凶案让我想起去年看过的一本书:《理智向左,疯狂向右》。这本书研究的是连环杀手,和国内这些反社会的凶手不一样,(连环杀手也是反社会的,但他们是变态的,大多有双面人格)。即便如此,书里的一些观点和调查对我们仍有意义。

      书的作者是多伦多大学犯罪学博士彼得·佛伦斯基,他告诉我们,魔鬼与天使只有一线之隔。其实,西方很多实验已经证明,一个好人变成坏人有多么容易。而很多情绪型的犯罪就是分分钟的事,一分钟前还是教师、诗人、编辑,一分钟后就成了凶犯。最近朋友圈里有两篇文章挺有意思,一是《有多少人应该感谢同事的不杀之恩》,另一篇是《下一个凶手,在翻你的朋友圈》,说到了社会和人性的痛点。无独有偶,佛伦斯基也认为,“你可能已经是一个连环杀手手下的幸存者了,只是你自己不知道”。

      连环杀手的形成,就像化学反应,遗传因素、成长环境、个人阅历、社会影响,诸多因素调成了复杂的鸡尾酒,没有固定的公式。但连环杀手中66%的人母亲很专横、44%和母亲关系不好、72%和父亲关系不好、50%父母有犯罪记录、53%的家庭有精神病史、74%受过精神虐待、81%在青少年时期是色情文学的读者等等,这些统计多少反应了连环杀手与幼年成长环境之间的联系。

      我们社会上频频出现的报复行为,明显有更多的社会因素。教育失误和成长环境不如意而形成的偏狭、底层生存的艰辛、很多官员的不作为和以权乱法、从幼儿园就灌输的竞争意识(搞不好就形成偏狭)等等,无不在催生着戾气。现在,大家互相不理解、不尊重、不信任、不满意、不耐烦,同事之间你好我好而缺少真诚的沟通(几句不慎可能就被对方怀恨),陌生人之间丁点儿矛盾就诉诸武力(连吵架都免了),很多时候和政府也讲不了理。整个社会,其实已失去了心平气静谈话和论辩的基础。

      其实,大家只是想有一个说理的地方和辩论的平台,也要有一个能发泄的渠道。这么难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