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聪明人会犯愚蠢的错误

2019-06-02  本文已影响0人  Capt贺

1917年的时候,英国有两个小女孩,她们的父亲是名摄影师,所以她们也常常在自己的花园里拍摄照片。一天,她们俩声称自己在花园里面拍到了“花仙子”,对,就是那个童话中的花仙子。

作为摄影师的父亲,看到了这张照片,当然是会心一笑——这张照片明显就是拼接出来的。但是她们的母亲却大为惊讶,认为这张照片里面的“小人”是真实存在的。于是,她把这张照片拿到了英国的通神论协会(Theosophical Scoiety)——这是一个专门研究超自然现象的组织。这个组织中,有个名叫爱德华·加德纳的作家,同时也是一名演讲家,加纳德看到这张照片后,非常兴奋,认为这是“下一轮进化正在到来的证据”,而且极力向公众宣称这张照片是千真万确的。通神论协会中还有一个著名的医生亚瑟·柯南·道尔,(没错,就是那个写了福尔摩斯的人),也坚信这张照片是真的,并把它视为“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存在交流的证据”。事实上,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还有许多人相信这张照片是真的。

这就是著名的Cottingley fairy hoax事件。

The Cottingley fairy hoax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问问这两个小姑娘?答案是,直到她们俩死去,她们对外仍称这是自己用相机拍出来的)

这个事件发生之后,许多人都在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学者都会相信这样一个荒诞至极的故事?

最近David Robson写了一本书《The Intelligence Trap》专门就讨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聪明人会干蠢事情?

首先,作者认为“智商”和“理性”两者之间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现在心理学所称的“智商(Intelligence)”更多是指逻辑、记忆、语言等能力。而“理性(Rationality)”是一个论断和行为符合某种规范。打个比方,“智商”就好像是汽车的发动机,而“理性”就是开车的行为。“智商”可以让这个汽车跑得很快,但是你想让汽车跑得安全稳定,那么还需要确保刹车、方向盘等重要部件不失灵。一般情况下,高智商的人“脑力(brain power)"非常强大,但如果不能确保很好地使用这种力量,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举个例子,1993年的诺贝尔奖得主Kary Banks Mullis,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发现了聚合酶链锁反应。但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人,有一些近乎“迷信”的想法。比如,他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UFO和外星人,支持占星学,拒绝承认全球变暖以及温室效应的存在,还认为HIV与艾滋病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如果说,相不相信世界上有外星人纯粹是个人问题,但作为一名诺奖获得者,他对全球变暖和艾滋病的态度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如果有很多人相信他,认为HIV不会导致艾滋病,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艾滋病的扩散。

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一个人可以既非常聪明,又十分地不理性。因为尽管他们有很好的逻辑思考能力,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使用这种能力,而是选择相信自己的本能直觉。虽然他们在某个领域是专家,但隔行如隔山,他们的本能直觉一旦换了领域,就和普通人一样极其容易被各种虚假的消息和现象所误导,产生各种各样的认知偏见。

其次,作者认为仅仅把IQ作为“智力”的内涵本身就存在各种限制和问题。IQ在预测一个人的学习成绩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它并不能囊括所有生活中的决策和行为。比如,实践智慧就是一种与IQ不同的“智力”,它能够帮助人们适应生存环境以及利用环境达到自己的目标。大量的实验证明,高IQ并不能使我们避免各种各样的认知偏见。

魔术师胡迪尼与医生兼小说家的柯南·道尔就是一对很好的例子。胡迪尼没有受过传统的高等教育,按照“智商”来推论,他与柯南·道尔的距离不是一点半点,但是他却非常愿意使用自己的理性分析能力。他不仅是最伟大的魔术师之一,还是科学美国人委员会的成员,在美国科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20年代开始,胡迪尼将精力转移到揭穿自称能通灵的灵媒身上,他的专业训练能让他揭发连科学家都无法识破的诈术。甚至,在他死之前,还不忘给各种灵媒最后一击。

这些举动让他丧失了与推理小说作家柯南·道尔的友谊。柯南道尔甚至相信胡迪尼本身就是一位力量强大的灵媒,所以许多特技也都是因此才能达成,而“揭穿”不过是他使用这样的能力来阻挡灵媒而已。

在临死前,胡迪尼和他的老婆贝丝·胡迪尼约定,如果可能的话,会从另一个世界和她联系并且传达一则先前沟通过的密语,以示证明。接下来的十年当中,每年万圣节前夕,贝丝都会举行一个降灵会来测试这个约定。1936年在最后一次不成功的降灵会之后,她熄灭了胡迪尼相片旁的一盏从死后一直保持燃烧的蜡烛。1943年时,她说:“十年的等待对任何男人来说都够久了”。——百度

胡迪尼对柯南·道尔说了一句著名的话:

"As a rule, I have foud that the greater brain a man has, and the better he is educated, the easier it has been to mystify him."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些“高智商”的人避免认知偏见呢?作者也给出了他的答案:

第一,好奇心。研究证明,那些充满好奇心的人在面对“智商陷阱”的时候会更有能力避免。因为好奇心可以驱使他们刨根问底,避免简单地接受看到的结论,从而有效防止了证实偏见的形成。比如,在关于气候变化问题上,那些具有好奇心的人更愿意去思考背后的数据和证据,而没有好奇心的人会更强调自己所属的意识形态和信念。

第二,成长心态。成长心态让人会变得更加谦虚,能够意识到“智力”也是在变化的,因而更加具有理性。对于“高智商”的人来说,他们更容易获得更好的教育,在某些领域会成为专家。但是也会造成一种错觉,就是他们会认为自己知道所有的事情,这将阻碍知识的更新。比如,在《Factfulness》一书中,作者拿了一份关于世界政治基本常识的题目去测试一些政治家,结果发现他们的成绩比随机作答的成绩还要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采取了拒绝主义(unadoptlism),没有及时更新自己大脑中的知识。一旦某人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他在这个领域中的决策行为就容易成为自动化的。举个例子,你去医院看病,可能刚刚一坐下来,医生就给你把药开好了。这种决策行为会大大提高速度,但也导致了大量错误的产生。

第三,询证智慧(evidence based wisdom)。这个研究最著名的时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Igor Grossmann,他把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拿到了智力领域。他发现,具有智慧的人常常心胸开阔,愿意妥协。运用这种思考方法,有一种很简单的方式,就是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来描述你的问题。听起来好像很“傻”,但是大量的研究证明这种方式效果十分明显。因为当你以第一人称来看问题的时候,会产生比较严重的情绪反应;而当以第三人称来看问题时,会以更加开阔的心胸面对各种证据。这种方式既可以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政府决策。

第四,集体智力(collective intelligence)。研究发现,集体智力有助于人避免各种“智商陷阱”。但是,也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组织中人员的平均智力并不是衡量组织集体智力的良好指标。更重要的是,在组织中人与人是如何互动的。如果这个组织存在一个非常强势的人,他可能会阻止不同的意见,过于强调自己的智慧贡献。特别是在男性成员较多的阻止中,必须要注意减少自己的控制欲望。

我听了这个Podcast非常受启发,尤其是把“智商”和“理性”分开的想法一下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本书估计今年八月份会上市,希望到时候能买一本回来读读。

the intelligence trap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