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那个擦亮星星的人

2019-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没昵称的人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它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

想要个新的,

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来自谢尔大叔

        孩子像星星,它的本质是明丽的,也有事这些小星星也会有蒙垢甚至被锈蚀,而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就是那擦亮星星的人,而班级活动就是这核心的水桶和抹布。

      涂欣老师在讲座中提到“擦亮”这个词。孩子本该是活泼泼的生命力,而在我们的教室里,常会出现默然、冷漠,为什么呢?为什么对孩子有着高期待的老师和家长,只让孩子凝视了深渊,却未能触摸曙光。我们所熟知的佐藤学的“经营润泽的教室”,苏霍姆林斯基丰富的帕不雷什中学,亦或者是李希贵“自由呼吸的教室”,包括涂欣老师的绿洲小学,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在润泽的土壤上首先给予学生安全感,然后给予每个孩子发展的可能性,而这其中的核心要素就是用心、用情,当然我所说的用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爱生如子,因为我始终觉得擦拭眼泪应该是留给父母亲人,以课程为基石、以活动为桥梁,擦亮每个孩子的双眼才是老师该做的。

        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德育活动是什么? 这一年来我也一直是思考和探索。例如,学校刚建了新的花池,小鱼和石子被孩子们破坏,于是,我带着他们走进花池,仔细观察,为小鱼、小石头、莲花写诗、作画,这次活动后,很少有孩子再去破坏花池。一次活动有这样的改变,肯定是不可能的,我们还为百花小草、落叶、风中飘飞的碎纸屑写诗或者写童话,当一颗颗柔软而敏感的心逐渐丰盈时,文明的种子就在这件教室孕育了。

        和涂欣老师一样,我还组织了很多大小的班级德育活动,但是大都来自于我对生活的灵感,缺乏体系,通过本次培训我更深刻的思考活动的内涵,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做那个擦亮星星的人,设置与课程高相关的活动,将活动课程化,把孩子们卷进来,让孩子们主动朝向明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