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区那个16岁男孩,是如何成为漫威扛把子的?
在漫威那么多被特效包裹、X炸天的超英中,钢铁侠和蜘蛛侠这对“患难父子”,大概最符合那些一开始就被漫威英雄圈粉的观众们,心中的超级英雄形象了。
两人在成为超英的路上,一个靠科技一个靠变异,却从两端走向了同一个终点。都是同样的正义、善良、嘴欠,同样的嘴上说着我只要儿女情长,拯救世界这种小事先放一放,身体却很诚实地冲到了最前方。在接棒了钢铁侠的黑科技后,我们注定会迎来一个更加“幼稚”也更有希望的小虫。
在《蜘蛛侠:英雄远征》中,荷兰弟已经是第五次以不同于以往古典蜘蛛侠的形象出现在银幕,这个更阳光更话痨的少年,带着一张娃娃脸和藏也藏不住的少年感不断地冲破险境、获得成长。这也是这版的蜘蛛侠让人欲罢不能的原因,在喜欢的人面前害羞、紧张得话也说不出的小虫,却又在危险面前首当其冲,忘记了自己的少年身份,荷兰弟重新塑造出的“友善邻居蜘蛛侠”用一张娃娃脸折服了所有正在青春,和历经过青春的观众。
《蜘蛛侠:英雄远征》和其他的超级英雄成长史比起来,少了许多人到中年身不由己的无奈和内心矛盾感,尽管彼得经历了blip(烁灭)和钢铁侠离去的沉重,但这没有妨碍他继续做一名正青春萌动的高中生。在欧洲旅行的路上,他正经历着暗恋的折磨、情敌的作对、死党的帮倒忙、在不同于纽约都市的风情中,碰撞出情窦初开的悸动、好气好笑的情谊、生死相依的信任……
这个蜘蛛侠,比任何前任都更能体现漫画中蜘蛛侠的精神,他对付的,是我们从未见过蜘蛛侠面对过的、更复杂的事情。这些事情远不止惩恶扬善那些英迹,还有面对喜欢的女孩邀请跳舞时的忐忑、以为MJ注意到他仅仅是怀疑他的身份时的失落自卑,我敢说他约MJ夜游伦敦时鼓起的勇气,不会比他冲向昆汀的幻境时更少。
正是他少年特有的萌动与勇敢,初生牛犊般的倔强,让我们看到了些新东西。更细腻的人物塑造,让彼得这个形象更加饱满而充满人性。他的悸动就像是我们最开始的恋爱,他对斯塔克的崇拜就像我们曾崇拜一个偶像,失去斯塔克后他的自我怀疑又一如我们曾对自己的不信任。正是这些成长历程,搭配上荷兰弟特有的青春气息,产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和其他能力突破天际的超英比起来,我们越来越喜欢这个似乎明天就会在街上被他拍一下肩膀问路的少年。
而这样的少年,又是如何担当起他的超英身份的呢?
劫后余生的彼得沉浸在失去斯塔克的悲伤中无法自拔,他说斯塔克依然在这个城市,他无时无刻不感觉到他。他并不想像大家期待的那样,继承斯塔克的衣钵,反而,他想暂别蜘蛛侠的身份,好好享受自己的高中生活,去和心爱的女孩度过可以看13个小时电影的旅途。所以当他不得不与神秘客联手,对付了元素众之后,还是想抽身而去。他不想背负起拯救世界的重任,更无意于成为复仇者联盟的领袖。
当斯塔克将伊迪丝作为遗物交给彼得时,彼得作为一个16岁少年的心性立刻暴露无遗:亢奋、震惊、忐忑,更多的是害怕无法担当起责任的不自信。他不相信“给下一个托尼·斯塔克”是指他,于是当昆汀戴上伊迪斯时他立马就确信这才是斯塔克真正要找的人。
他之所以能那么轻易地将伊迪丝转赠,一方面大概因为他16岁的少年心性单纯容易相信别人,可肯定也有急于摆脱责任的自私在里面。
昆汀的欺骗让小蜘蛛为自己的不成熟付出了巨大代价,他得到的教训不仅仅是认清了自己的年少无知,还有对自己的认清,和哈皮的几次对话,让他从困境中体会到了斯塔克的用意:他和彼得一样不相信他会成为第二个斯塔克,因为没有人能成为斯塔克,包括他自己。但就是两人身上的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打穿了两个来路不同、代沟重重的英雄之间的壁垒。斯塔克的用意很简单明了:他们都是明知道自己承受不了后果,但仍会去行动的人。
和我们一样,彼得的成长道路,也要经历逃避与自我怀疑,要犯错,要经历失去和背叛,然后才学会如何智慧地保护自己的善良与天真。他的不同,就在于他选择继续用自己的善良和无畏去迎接挑战,而不是让环境改变自己,这才是我们心中英雄该有的样子。
刚开始的时候,人人都想知道他能不能成为下一个钢铁侠,但最终我们看到了,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他就是蜘蛛侠,他是那个皇后区的好邻居,他不会成为任何人。
最终,彼得还会带着蜘蛛侠最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主旨,收拾昆汀留下的烂摊子,英雄的远征,还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