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偶遇0902
01
从自信,到自我关怀(self-compassion),是情绪管理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和奖励外向者一样,这社会偏好于奖励自信的人,从自我关怀逐渐走向自信,分三步走:
第一,鼓励自己,从一个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就比如看待自己的朋友一样,就会比较客观——不会因为他特别厉害,也不会觉得他一无是处。
第二,接受自己,承认自己是普通人,就会犯错。但你不要自己骗自己,因为你是最容易被骗的人。
第三,面对错误,改正自己。
从自信走向成熟,就是逐渐能够分辨大概率、小概率事件,然后接受小概率事件,不再大惊小怪,能够泰然处之。
02
现在的共识是,要成为高手,首先,智商要高。(达到120)再高的智商意义就不大了。其次,就是身体好,第三谁付出多,谁坚持下来。
如果你做的事情特别有意义,那么长时间的坚持不但不痛苦,还会觉得幸福感很强。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个人特征强项(signature strength)。也就是人一旦找到特别适合自己的工作:你觉得这个工作很重要,必须非常擅长这个工作,就会觉得很有“意义”,甚至寿命都因此变长。
03
有研究表明,如果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5个小时的话,那么55个小时以后的那些时间,其实是没有什么产出的。
《怪诞行为学》的作者丹艾瑞里认为,早晨起来一个小时之后立即工作,连续工作2.5小时,是最佳的工作时间,效率最高。
想要一个更完整的人生,就需要闲暇,充分的睡眠,和家人好友共度的时光,平衡好生活与工作,反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04
成功,不是天赋人权,成功也不是有天赋就有权,成功也不是埋头干就能有回报的事。成功,是一系列矛盾中做出艰难的选择。
成功的四个维度,是
第一,幸福,happyness;这里说的幸福,是生活中的乐趣和享受。
第二,成就,achievement;取得什么了不起的成就。
第三,意义,significance;对重要的他人,是不是有正面的影响。
第四,遗产,legacy;你的价值观和成就能不能给他人指明方向或者铺平道路。
人,是要做选择者,还是被选择者?主动选择者,就能看清楚有多少选项,哪些选项适合自己,如何不适合,他可以改变选项,甚至创造选项。
当然,前提是你得搞清楚,自己要“最大化”还是“满足”?
05
自私是根本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自利是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但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愿意帮助别人。
06
亚当斯密,在其著作《道德情操论》中没有站在道德至高点以教条的形式强加给人,而是自成体系,解释了为何,道德,可以是一个理性人的自利选择。
首先,人要追求自利;
其次,自利就是要被爱;
第三,被爱,还得值得爱;需要得体。
第四,获得被爱,名利不是好方法;
第五,好方法是智慧和美德。
美德,亚当斯密认为,指三个方面,谨慎(prudent),正义(justice)和仁慈(beneficence)。如果作为人还有更高的追求,比如改变世界,那么,就需要智慧了。
但亚当斯密和后来的哈耶克都认为,真正的社会进步,必须是民间自组织出来的,“涌现(emergence)”出来。
所以,斯密的道德体系,并不那么让人遥不可及,他认为,只要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好自己的小事儿,潜移默化之功,就能让社会真正进步。
07
《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的作者亚当斯密,就提出Man of system(系统人)这个概念,换做今天的话说,就是“体制内的人”,这种“系统人”把社会当作一个系统,自己有一个宏大计划,想要对这一系统进行单方面的改造,斯密认为,这种人至少犯了2个错误。
其一,他会被自己的大主意所迷惑,凡是不符合他的理论模型的信息,一概忽略。但他不知道自己的模型可能是错误的。
其二,他把所有人都视为执行自己计划的棋子。认为只要是为了一个美好的目标,就可以随便摆弄别人。
08
组织愚蠢化,与什么心理学或行为经济学没啥关系。愚蠢化是有意为之的,因为愚蠢化可以带来短期利益。打普通的仗,根本不需要特别聪明的人,愚蠢化,恰恰是效率的保障。
直到遇到危机为止。
——《平庸公司的厚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