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日记(六)

2021-09-17  本文已影响0人  花间星事

池上的农民有一个习惯,就是到了冬日会烧田。在收割以后,一堆堆扎扎实实的稻秆竖在土地里。点完火以后,田野里飞扬着火焰和烟雾。大火沿着稻秆熊熊燃烧,会像燃放爆竹一样噼啪作响,黑烟弥漫在天空,不过很快又会被纵谷的大风吹散。田野上会留下粗犷焦黑的痕迹,像极了颜真卿在《裴将军诗贴》里纵横开阖、力透纸背的墨迹。

在城市里会觉得燃烧稻秆的烟火污染环境,有些地方也明令禁止了这样的行为。不过只有最地道的农民才会了解,烧田是最传统的土地资源回收方式。稻秆烧成的灰是很好的肥料,这样做可以让土地得到保护。而很多政策的制定只是看到了一个片面,烧田对空气的污染远远小于汽车普及,火力发电等能源消耗造成的后果。

有时候我们接受的所谓现代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却颠覆了漫长的农耕文明里所积累的经验。人们越来越急功近利,只用眼前的收获来判断行为的对错,往往忽略时间带来的能量和结果。在池上的新一代们努力对抗着新兴建筑和商业模式带来的危害。这片土地对他们而言并不只是一个生活的地方,而是让未来的人们能够看到历史的地方。这些历史不是写在教科书上,而是鲜活地保留在每一个池上人的生活态度中。

在这里也曾经历过战乱,贫困,战后大量外来移民来到这里开始的新生活充漫生机勃勃的热情。走在收割以后的稻田上老师说他经常会想起梵高用大块的土地构筑的画面前景以及碧娜·鲍许《春之祭礼》的舞台上大土块堆积的力量。“找不到时间与空间的原点,这个城市其实不可能有信仰,没有过去,没有历史,没有传承,没有文化,所有五光十色的商业,看似繁荣,也都只是瞬间的浮华,没有永恒的意义。”对一个城市人来说,土地给人的沉重结实感让人心安。

住在池上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周围的人都很简单、淳朴、善良。先生经常会收到各种各样的礼物,农产品,水果,植物,有时候只是放在门口,也不知道是谁给的。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会问,村民就会不耐烦地告诉他不用打听,别人给的欢喜收下就好。这里的人有东西就会互相分享,如果有人需要帮助,大家也会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这里没有什么必要分得太清楚,也许在农耕文明中相互协作,抱团取暖是对抗大自然,得到最大收获的法门。

老师说很有幸在见识了“佛光树叶”,这是邻居送给他的。第一次看到这种树叶时,他非常惊讶于其美丽的光泽。老师把它放在一只黑釉的小蝶中,供养在佛案上。黑瓷衬着金色的叶脉,在香烟缭绕中十分好看。“佛光树”学名叫“金新木姜子”,传说岛屿上有很多这样的树木,因为树叶背后遍布着柔软金色的细毛,远远望去一片金光闪亮,据说古代迷航的水手靠它找到了岸边,所以也被称为“佛光树”或“七宝树”。

最喜欢《池上日记》的最后一部分,是老师在那里拍的照片,写的诗歌,字里行间都是美好。花了一周慢慢再读一次这本书,虽然非常熟悉的文字,却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境由心生,有时候不必去远方才能找到诗,让自己的节奏慢一点,放空一点,就能对美好的事物敏感一点。又到周末了,假期愉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