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思维:怎么避免成为短视的管理者?
我见过很多中层管理者,干了好几年,还停留在“当月完成当月任务”的阶段,对业绩既没有前瞻性,也没有连续性。
如果一直在中层位置上,你可以这样。但要为高层做预演,上级是不会只问你业绩的完成情况的。他还会问你,未来三年这块业务要往什么方向发展?
你知道该怎么回答吗?
这是公司在选拔高管的时候,最看重的战略思考能力。如果连方向都判断错了,那么你越努力,公司就越失败。所以现在,你要学会做长期的战略制定。即使你还没办法影响到整个公司,也可以在你的团队先练练手。
1、战略一页纸工具:“OGSM”
怎么制定长期战略呢?我交给你一个工具,叫“OGSM”。
我(汤君健)在宝洁的时候,接受了这个工具的训练。后来才知道,全球好多知名企业和组织,都在用这个“一页纸工具”来整理和宣导战略,非常高效。
我先来解释一下这四个字母的意思,你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组:
- O和G分别是“Objective-愿景”和“Goal-目标”。
- S和M分别是“Strategy-策略”和“Measurement-指标”。
我一个一个来解释一下。
(1)首先是O-愿景:愿景是定性的、雄心勃勃的。你需要回答:
- 你的团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要创造什么价值?
一般来说,展望一到三年就好。我这里给你举一些常用的部门愿景,你拿回去,就可以用在自己的部门身上:
- 财务团队愿景可以是:三年内成为公司内部的总参谋部,为公司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 培训部愿景可以是:一年后成为公司的黄埔军校,为各级岗位输送干部。
- 销售部愿景可以是:三年后,成为业内最好的客户服务团队。
当然,如果你在一个创业团队,公司内部没有那么多部门和层级。那么,你们团队沿用公司的愿景也是可以的。
再比如,回到我提到过的一个技术团队。他们的技术产品,有效地保障了企业间数据传输的安全。大家提炼出了一个团队愿景:三年内,做成国内该行业数据安全领域的三峡大坝。
你看,比起之前他们技术人员自嘲,自己是“搬砖的码农”。这个愿景,是不是一下子就把大家的斗志唤醒了?
总之,愿景要把大家从当前的工作中抽离出来,进行拔高。让你的团队听到之后,会觉得:“嗯,这样的团队,我跟着干三年,值了”。
(2)接下来是G-目标:目标是定量的、对愿景成功的具体定义。
愿景太抽象了,要目标来细化。通常来说,一个愿景,可以由三到五个具体的关键目标来诠释。
比如,培训部如何证明你们真的发挥了“黄埔军校”的作用?一年内输出100名干部,培养15名内部培训师,开发20门精品课程等等。这些,都可以是重要的里程碑目标。
目标的好处就在于,它为团队长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坐标系。我们一起奋斗了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五年,到底离我们的愿景是近了?还是远了?
有了O-愿景和G-目标,接下来就要回答战略如何落地的问题了。
(3)这就需要Strategy-策略Measurement-考核指标来帮助你。
比如,你是一位市场部的负责人。
你的愿景“O”是:希望你们团队,能够成为所在行业的新媒体的领军策划团队。
你的目标“G”,有一条是“大力提升公司在新媒体领域的品牌知名度,新增粉丝2000万”。
那么,你就要去思考:我应该做什么事情,来达成这个2000万的增加?
一般来说,有两条思路:一条叫“赢在哪”?另外一条叫“怎么赢”?
你从这两个角度想问题,就特别有效率。它们都是从“竞争”和“自己的资源”出发,扬长避短。
比如,竞争对手已经把传统传播渠道抢完了,那么“赢在哪”就可以是:
- 聚焦关键头部渠道。
- 加大和新媒体渠道KOL(关键意见领袖)的战略合作 。
但我方的预算比起竞争对手要少很多,那么“怎么赢”就可以是:
- 提高新媒体投放的投入产出比。
- 提高团队的谈判能力。
当然,策略是一种选择,你选了一条路,就要放弃另一条。
比如,你加大了“投入产出比”的监控,也就意味着,你可能没有那种到处烧钱的竞争对手跑得快;你聚焦了关键头部渠道,也就意味着,你没有办法撒胡椒面似的投入资源,只能放弃一些非关键渠道等等。
(4)最后一个,S-策略也是定性的。你还需要定量地,把它的落地过程描述出来。这就是M—考核指标的作用了。
你依然要用“SMART”的方式,进行具体的、可测量的描述,何时、何人为这个指标负责。
比如,加大和新媒体渠道KOL(关键意见领袖)的战略合作。什么时间,做到多少叫做好了?
那么,M-指标就可以是:明年12月31日前,和25位KOL达成合作,实现1000万粉丝的增加。
我这里要强调的是,很多管理者,在做战略规划的时候,只会思考业务实现的“怎么赢”,而忽略了组织和人才策略的“怎么赢”。
不要忘了,业务的实现,是离不开人的。你也要学会,从“组织和人”上要增量。
下方附上了“OGSM”的表格。你可以用这一页纸,快速地把整个部门的发展战略描述出来。
image.png当然,你要注意的是:在做完之后,一定要回过去检查一下,所有的S-策略,加起来能不能达成G-目标。
比如,你那3个策略做完,只能带来1800万的粉丝。那么,你这个策略,一开始就有问题了。后面就算100%执行到位了,也达不到相应的结果。
最后提醒一下:如果你们公司,有公司级别的策略S。那么最理想的状况,是你借力过来,没必要另起炉灶。
比如,公司的销售策略明明是“大力下沉2、3线市场”,结果你的广告策略是“北上广深投放”,这就容易事倍功半。
2、OGSM案例展示
我和小北试着用“OGSM”的方式做了一次练习,引导他重新思考人力资源部的战略方向。接下来,我把这个过程展示给你,希望对你的练习有所帮助。
(1)先来说O-愿景。
小北在的这家创业企业,在这个领域已经是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了,但他现在负责的人力资源模块却非常初级,员工离职率特别高。
员工普遍反馈,学不到东西,公司只是给大家安排活。很多员工一毕业,也不愿意选择到他们企业工作。
所以,小北希望能够用三年的时间,把公司打造成所在行业人才的第一选择,和公司的行业地位相匹配。
你看,这个愿景是不是非常有挑战,但又特别有价值。
小北后来和我讲,他和他的人力资源团队,还有他们公司创始人谈到这个想法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眼前一亮。觉得确实在人力资源这一块,太需要一个这样提气的宏大愿景了,而不是掉在日常的人事工作中打转,只是发发工资、搞搞联欢晚会。
(2)当然,光有愿景还不够,还要有G-目标。
我问小北,你具体要做到怎样的数字,才能说你们实现了,把公司打造成“所在行业人才的第一选择”这件事?小北继续写到:
- 业内雇主品牌评比排名从第六提升到第一。
- 主动离职率从30%降低到10%。
- 员工内部提拔比例,占比超过50%。
这三条,要是三年后能做到。那么,不但公司会觉得这是个不可思议的成绩,我自己将来在简历上,也可以大书特书一笔。
你看,这就对了。一个好的目标,一定是雄心勃勃的。如果你这个目标喊出来,别人感觉做到了也没意思。那执行起来之后,一旦打了折扣,最终结果就非常平庸了。
(3)接下来是S-策略。
首先是“赢在哪”:小北对大部分的离职员工进行了原因分析,发现:学习成长、薪酬竞争性和内部晋升通道,这三件事是大家最不满意的部分。所以,这三个重要项目,会是小北团队接下来的发力点。
然后是“怎么赢”:小北提到两点:
- 一是过往,公司高层在人力资源上,完全没有时间和资金上的额外投入。所以,加强高层的投入就是一个重要的改进策略。
- 二是自己的人力资源团队也要升级。目前大部分都是刚毕业的人事专员,他需要引进几位资深的人力资源专家。
类似的“赢在哪”和“怎么赢”,小北又写了七八条。最后,分别在背后写上了实现的指标。
一份小北从来没有做过的“战略一页纸”,就这么形成了。我非常建议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做这样的战略一页纸。
3、两端对齐
有了这张表还不够,你要做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动作,那就是“两端对齐”。什么意思呢?
(1)首先是向上对齐。
你需要和你的上级确认,你的对战略的理解是否正确?你定的这些“OG”和“SM,”是不是他所认可的?你对于优先级的排序,是不是和你的上级的期望是一样的?
(2)同时,你还需要向下对齐。确保你的下属们工作的优先级和你的一致。
你可以专门就“OGSM”开一个战略沟通会,让下属们觉得这也是他们的“OGSM”,而不只是你自己的。最终,部门的“OGSM”要拆解到员工的行动计划上,才算是大功告成。
除了商业意识,战略思维也是中层不可缺少的能力。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业绩和指标,而要做长期战略规划。
怎么做呢?我给你一份战略一页纸工具,叫“OGSM”:
- O-愿景,是描述你团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 G-目标,是对愿景成功的具体定量指标。
- S-策略,是为了让目标实现,你要思考“赢在哪”和“怎么赢”。
- M-指标,是定量地把策略实现的过程描述出来。根据“SMART”的原则,进行具体、可测量的描述,定义清楚何时、何人为这个指标负责。
如果你现在要给你的部门,制定一个三年的愿景和目标。你会怎么描述它?
<<<得到·汤君健·给中层的管理课30讲 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