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

《道德经》第四章: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2023-01-21  本文已影响0人  晓丽优雅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本身是虚空无形的,但其作用却无穷无尽。

深远啊!它好像是万物之本原。

挫去其锋锐,消除其纷扰,调和其光辉,使它与尘世混同为一体。

幽深啊!虚无缥缈又真实存在着。

我不知它是谁孕育而生的,应该在天帝之前就存在了。

【本章主旨】:

主要讲述了道的特点:道对万物具有持续不断的强大作用力。表达为道是万物的宗归,是我们根据现象分析大道理解大道的根源理论。

【本章对我们的启示】:

凡事要遵道而行;当自己有所“悖道”时,让“道”对自己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进行一番全新的打磨塑造,重归于“道”。

解读时,谨访虚无缥缈的“道体虚空论”。本文在细读完文本后,把“道”落实为“不自生的自然机制”。真的是“道可道,非常道”。

【经典故事】:

老子教杨子和光同尘

战国有一位思想家杨子,因其气宇轩昂,言行举止透出不凡气质而备受关注,他到客栈,人们看见他就恭敬地站起,表示欢迎。老板把他奉为上宾。很快,客栈会被围得水泄不通,都想一睹这位思想家不凡的风采。

杨子为此十分苦恼,他想:我并没刻意表现和炫耀啊,怎么这么引人关注呢?

杨子在大梁等到去秦国讲学的老子,老子仰天叹息,表示以前错看了杨子。

杨子百思不得其看,苦思冥想数目后又诚恳地找老子请教,希望老子指点迷津。

老子告诉他君子的德才并不表露在外,相反,真正的君子看上去有些愚蠢。老子建议杨子舍弃些不自觉产生的骄傲之色,让自己再笨一些,平凡一些。

杨子谢过老子,自觉收敛骄傲之气,不露锋芒,不再昂首挺胸,不再有气宇轩昂的样子。他心平气和,谦卑低调。在许多场合,他主动说自己的“糗事”。渐渐地,人们便毫无顾忌地和他争抢座位,开玩笑,对他既尊敬又亲近了。

【心得】:

当一个人取得了某方面的成功或自己有某方面优点,要懂得低调收敛,谦卑处下,保持一颗平常心。隐于闹市,锉锐解纷,和光同尘,与大家打成一片。既融洽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不再有让人难以亲近的高高在上之感。

真正的修养是做到亲切平和,顺应自然,与万物和谐一体共生共存。才能抓住事物发展的规律,获得智慧,最终获得自由自在的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