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故事 | 拿铁锹 握笔杆 记初心
插画:张旭
全文字数:1550 字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作为一名基层秘书工作者,我经常想起办公室前辈说的,要“拿得起铁锹、握得好笔杆、记得住初心”,一路走来,这句话早已成为了自己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
从农村出来,又拿起铁锹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知道,用得好铁锹是能干活能吃苦的标志。我从小离开了黄土地去上学,后来顺利考上大学,毕业后又到市旅游局办公室工作,在不少老家人的眼里,我算是跳出了“农门”。后来,组织安排我作为交流干部到镇上挂职锻炼。
在基层工作,注定不能一直坐在办公室里,农村厕所改造、违建治理、环卫一体化等种种任务,让我再次与铁锹打起了交道。起初,我心里确实有所抵触,总觉得这些活不是我这个大学生该干的事儿。可能是看出了我内心的情绪,原单位一位前辈跟我说:
“大学生与农村打交道并不丢人,重要的是通过你的努力,做成了什么,给群众干了什么好事。”
一席话惊醒梦中人,原来我一直放不下的,是自己那微不足道的面子。后来我渐渐感觉到,在农村长大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因为农村很多问题都是我所熟悉的,与基层群众打交道时也能很快找到有效的方式。
我开始转换思想,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拿起了铁锹,放下了所谓的“身段”,走进了群众中,跟他们一起挖坑填土、清扫卫生,这些实践锻炼也为我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放下铁锹,握起笔杆
之后,我被通知到市委办公室的文字科室锻炼学习,起初真的有点飘飘然,因为这是自己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地方。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发现这碗饭并不“好吃”,笔杆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的。
记得有一次拟写乡村振兴材料时,领导提出“新人也要当老人用”,将这个材料交给我完成。当时我有一种“梦想成真”的兴奋,因为这是领导第一次安排我独立完成材料,既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检验。于是我立即开始列提纲、查资料,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三天后我拿出了初稿,可是领导看后眉头紧皱,动手修改。后来看到领导拿出的稿子时,我如遭雷击,自己的原稿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我像个霜打的茄子一样,一度非常失落。
后来领导找我谈心谈话,及时指出了我的问题所在,并给了我“多思、多学、多记、多练”的建议。我明白了为什么自己把握不准上级要求、领会不透领导意图,明白了为什么有时“无米可炊”,即使加班加点也出工不出活儿。经过领导的指点和同事的帮助,我开始有意识地在学、思、记、练上下功夫,逐渐适应了工作节奏。但我深知,要想真正拿好笔杆,要走的路还很长,还要一直坚持、长期磨炼。
无论何时,都要记住初心
“小伙子,你来啥也不用带,能陪我聊聊天我就很高兴啦!”
这是我每次下乡扶贫走访时,贫困户于大娘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于大娘生活比较困难,平时仅靠土地流转金生活,却从来不愿直接向我说难处、提要求,用她的话来说是怕给我添麻烦。走访中我发现她居住的房屋墙面破损严重,符合市里开展的“靓居工程”条件,于是我将于大娘家的情况形成了一个简短的文字材料,并附上照片反馈给了镇里和有关部门。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于大娘的房屋已经修缮完工、焕然一新,看到我她一脸笑容,跟我重复说着同一句话:“谢谢你们,谢谢党!”此时此刻,我为能够把市里的政策落实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而感到喜悦与欣慰。
基层拿铁锹的实践,增添了我身上的地气;市委办公室握笔杆的学习,锻炼了我心里的静气。但不论是拿铁锹,还是握笔杆,始终不变的都应是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初心。铁锹铲起的一块块泥土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笔杆写下的一字一句更与群众的幸福直接相连。
作为一名基层党办人,必须牢记,无论走到哪里、处何岗位,群众利益、人民幸福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群众满意了,我们的汗水才没有白流;只有群众满意了,我们的日夜加班才没有白费;只有群众满意了,我们党办人的价值才得以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