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孩子,总不爱说话
1、
为什么你的孩子,总不爱说话人人都知道,家是爱的港湾,家是心灵的栖息地,家是力量的源泉。
那什么是家?对有些人来说,家就是一张床,一套房子。在最小单元的家里来说,站在女人的角度,家,就是丈夫和孩子,在男人看来,家就是老婆和孩子,在孩子的眼中,家就是爸爸妈妈。
在社会的角度,孩子、女人、老人、失业人群和残疾人都是弱势群体。
那什么是弱势群体呢?弱势群体是政治经济学新名词。他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由于群体的力量,权力相对较弱。因而在分配获取社会财富时,较少较难的一种社会群体。
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是社会中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人的概称。
谁来帮助我显而易见,在最小单元的家中,孩子一定是弱势群体。
在一个家庭中,夫妻争论吵架是常有的事,有些人会控制住情绪,避开孩子。但有些人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没关系,他从小吃我的,用我的,将来还反了天不成。
可是你知道孩子的童年,对孩子一生有多大的影响吗?为什么有些孩子走出来,落落大方,有些孩子走出来,胆怯,自卑。为什么一些大学生,家里不缺钱,情愿在外面吃泡面,做假期工也不回家。更有甚者,离开父母参加工作后一个月都难打电话回家,更别说回家过年了。这和他生长的原生家庭是分不开的。父母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启蒙老师。
虽说虎父无犬子,但是后天的生活环境也是相当重要的。不然就没有古时候的“孟母三迁”了“孟母”毕竟是少数,不然它也不会是一个典故。
2、
我的朋友小刘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小刘,生长在农村,他的父亲在70年代是少有的高才生。小刘说到他的父亲很自豪,小刘的父亲,我们暂称他为大刘。
那时,农村还吃大锅饭,大人都要赚工分,工分就相当于上班打卡。一个月之后再根据公分算钱。大锅饭,根本吃不饱,所以大人上完工,还要挤时间开荒。那时没有发明煤气灶,大家都是烧柴煮饭,柴火用的很快。每个家里大一点的孩子都要上山砍柴,大刘也不例外。每个孩子都是放学的时候背一捆柴回家。
大刘是过继的孩子,家里就他一个小孩,所以大刘当时的吃、穿、用都比别人条件好。大刘很聪明,也很勤奋。因为村里就大刘一个人读完高中,大部分人小学都没有毕业。大刘,在当时算是村里红极一时的大才子,人又长的英俊高大,那时还不流行自由恋爱,农村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刘,就已经和邻村的一个美丽的姑娘相识相爱了。大刘的妈妈是长舌妇,总爱说人是非。逢人就说:我家儿子讨老婆不用花钱,人家闺女会倒贴。这话很快传到姑娘的家里,把姑娘的父母气的半死,放出话说:谁要娶我家闺女拿100块来。那时读高中报名费就一块钱。现在读高中报名费1000块左右。以前的100块,就相当于现在的10万。
大刘工作不久,没有钱,大刘养父母也不肯出这钱。大刘的内心比较自卑,敏感,觉得自己也配不上那姑娘就没去找那姑娘。倒是那姑娘偷偷来找过大刘三次,想和大刘私奔,大刘退却了,这事就不了了之啦。
家合万事兴那姑娘嫁人后,大刘随便找了一个人结婚,结婚以后两人三天一大吵,每天一小吵。家里鸡犬不宁,两个不相爱的人在一起生活是很痛苦的。那时的婚姻观念是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亲。两年后,小刘出生了,家里的气氛更紧张了。大刘两夫妻吵架升级到打架,家里的电器碗都不知道打坏了多少。说到这小刘恨死了她妈妈,邻居也讨厌小刘的妈妈。因为他妈妈心眼小,看不得别人好,老是在别人夫妻间挑事,慢慢的大家都叫自己的小孩,别和小刘玩。小刘也和妈妈谈过,在妈妈眼里,小刘的话根本不算什么。
小刘也变得越来越自卑,慢慢也不和人说话。用小刘的话说:我要好好读书,到大城市去,离开家,离开妈妈。后面小刘真的考上大学,也去了离家很远的地方上班,几年也没回去。
为什么你的孩子,总不爱说话3、
说到这,我们不禁会想,由于原生家庭的父母,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无形中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埋下自卑,自怜,自私等一系列消积的种子,导致孩子内心不够强大,更不爱讲话。孩子不爱讲话,以后长大了,对自己整体的人生规划都不好。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温馨的成长空间,这个是作为父母最应该做的事情。你说呢,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