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读后感:个体是每个时代中的个体

2019-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2017陈卓清

带着这几个问题,我研读了安东尼·吉登斯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性主要在社会的哪些方面体现?自我认同产生了怎样的变化?现代性和自我认同有着怎样的关系?思考这个问题的框架是什么模型?



现代性和自我认同的关系:

新的自我认同的机制的出现,催生了现代性的多制度,而现代性的多制度又影响着个体和集体的自我认同感,二者相互塑造。

现代性主要在社会的哪些方面得以体现:

现代性的两个维度:

①工业主义:生产过程中由物力和机械的大规模使用所体现的社会体系

②资本主义:包含着竞争性产品市场与劳动力商品化的商品生产体系



对现代性的动力特质施加影响的几个元素:

①时空分离:使跨越时空领域的社会关系发生联结的条件。

②社会制度的脱域机制:

(1)现代制度本质和影响其的核心要素:社会关系摆脱本土情境的过程以及社会关系在无限的时空轨迹中“再形成”的过程

(2)分类:(抽象体系)

A,象征标识:是交换媒介。时间被视为一种信用手段,标准化的价值使从未谋面之人的交易得以顺利进行。

B,专家体系:信任所暗含的信仰都往往会抵制这种精打细算的决策模式

【现代化为我们提供了超越时间地理限制的渠道去了解一切事物,至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便捷。然而在信息泛滥成灾的现状下,真正愿意花时间去了解某种事物在权威体系中的解释,是少之又少的人愿意去做的事。多数情况下,人们更愿意去问一问身边的人关于这个事物的看法,而周围人的看法往往会成为讯问主体对这个事物评价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由“时间”这个信用手段筛选出的被信任个体,制造的信息,是可参考的。换言之,他们本身的意见和知识是参考渠道之一,而“信任暗含的信仰”往往会使询问个体 的“精打细算”显得与“被信任个体”呈现一种对立状态。

这种对立,使得很多时候应该去获取的信息,为了表现出“信任”而被略过。事实上,任何“被信任个体”都有出错的可能性,只是越靠近“专家体系”,出错率越小而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最基本的,对专家体系的基本了解和鉴别。而非一味地吸收外部“信任个体”的输出和反馈。】

③制度化反身性:定期把只是用于生活情境,并成为社会生活组成、转型的建构要素。

【比如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了专业知识后,有企业来咨询推广策略,我们提供解决办法。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实现了自身知识的反身性运用。】



现代性与个体认同息息相关的原因:

“现代性社会打破了保护小型社会的框架,更为传统的社会场景能为人们提供心理支持,而一个世界若缺乏这两者,人们便会感到孤独和迷失,所以孤独和迷失的人群便会求助于抽象体系之一的治疗,使其成为世俗化的告解手段。”(虽然作者并不同意这个观点 ,但是我非常同意,因为我有同感。)

作者说:“儿童的早期社会化更加倾向于专家的指导建议而非我们代际的直接启蒙,这些建议和指导本身就是对专家们正在从事的研究的反身性回应。”

在一个后传统秩序的情境中,自我变成了一个“反身性过程”。个性生活的变化会涉及心灵的重组。例如,婚姻的重组涉及的自我认同,婚姻双方在一起的时间越长,分开以后哀痛持续的时间就越久。哀痛源自于离婚双方所共享之欢乐和经验的共同丧失,加上双方对婚姻本身所抱有的期望的丧失,以及对婚姻的幻想的幻灭。所以,任何与配偶接触婚姻关系的个体,都面临着建立“新的自我感”“新认同感”的重要任务。

与之相关的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日常生活习俗通常得以成功牵制住的焦虑也如洪水般不断涌出。

【上文提到,时空分离下,“获取”不再受到如以往那样狭隘的空间和时间限制。随着“得到”这一行为的容易度的提升,往常与其相伴而来的仪式感也相对减弱。在这种“便捷感”之中,我们也丧失了一种,叫作“仪式感”的东西。仪式感背后的意义,其实也是个体做一件事会得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获得,也是做这件事情的原因之一。随着意义感的丧失,个体在自我与外部世界互动的过程中,在这个效率为王的竞争型社会当中,得到的,是现代性外部世界越来越高的要求,获取的,是越来越消失殆尽的意义感。】

以上,便是这周阅读的收获与感悟。

接下来的两周,我将带着以上问题,去书中寻找更深层的答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