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关键时刻如何做决定?
“逻辑”是强大的
“感觉”的本能也许更强
文 / 河童
“我未来要做什么?”“我爱对了人吗?”“我要怎么做出重大决定?”
其实这些问题,很多人回答了。乔布斯的答案是:“要有跟着自己的感觉和直觉走的勇气。无论如何,感觉和直觉早就知道你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它的都是次要的。”(见创业艰难的文章链接《别相信电影里的,创业可苦逼了》)
可感觉、直觉和生命的重大决策有什么关系?
感觉和直觉与潜意识
在英语里,感觉(feeling)是感情、情绪、态度、信念、知觉,甚至是氛围和悟性。感觉来自于我们巨大的潜意识信念和情绪,直觉则来自由感觉长期累积的潜意识在瞬间产生的火花,而这火花必须在警醒状态下才能被看见,是你大脑对某些微妙行为或其他行为的潜意识感知。
“逻辑上对的”VS“感觉是对的”
我们常常听到的一种暗示是:感觉是不靠谱的,情绪是软弱的,都会为我们带来麻烦。所以从童年开始,我们尝试压抑这些情绪和感觉。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由感觉、情绪带来的“麻烦”,我们会问:我到底想做什么?是应该根据我的心去做决定,还是根据一些线索理性地分析未来呢?很多大学生都感到纠结。
按照《原则》里的说法,就是“有逻辑和有意识的你”和“情绪化和潜意识的你”在作斗争——尤其是在他们尝试做人生规划的时候。如果始终找不到办法解决,最后的状态看起来有点像“空心病”(见《也许你不是患了抑郁症,而是患了空心病》),会感到不同程度的迷惘和无力感。
到底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如何看待我们的思维和感觉。思维会比感觉更重要吗?情绪和弱者是捆绑关系吗?如果能够在这些问题上给自己一个说法,那么在“跟随内心”还是“跟随逻辑”的两难困境中,我们能够得以解放。用逻辑做决定让我们的思维部分(我们的头脑)感到舒适和安全,因为我们正在努力做出“正确”的决定。
如果这些决定看起来有理有据,却没有让我们“感觉”正确,可能导致怀疑和混淆。对于想要更真实、更纯粹的生活的人来说,他们努力成为生活的创造者,而不仅是做信息的搬运工。只从理性思维层面考虑生活,是对生活的皮毛化,触及的是生命的表层。也许已经有人感觉到,仅仅依赖理性逻辑,生活很快就会变得无聊。
当我们完全依赖理性逻辑的时候,什么都是“客体”,人、事、物没有了意义,他们的重要性也降低。相对于那些敞开心扉的人来说,使用逻辑思维来经营关系的人喜欢降低外界的重要性,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感觉有误差,但本质上不是错的
在能见度差的情况下,飞行员会通过仪器飞行。他们不是看着驾驶舱的挡风玻璃,而是将目光投向仪表板。如果他们的仪器能够很好地校准到外部现实,那么事故的风险就会降到最低。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通过仪器飞行。我们睁开眼睛可以看到世界,但我们不仅仅对面前的世界感兴趣。我们利用过去来定位未来,并尝试利用离我们很遥远的事件来解释当前的事件。过去、未来都没有立即呈现出来,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仪器飞行。我们的仪表板是我们闭上眼睛时所得到的,其中有我们的想法,但最重要的是,还有我们的感觉。
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们就像是在迷雾中驾驶的飞行员。我们的感受是实实在在的指南;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根据仪器去做正确的选择,即使我们衡量自己对人生的抉择是否正确的主要方式是感觉。但根据感觉去做决定,会出错吗?
从飞行员的角度看,直接飞行比飞行员通过仪器驾驶更加复杂和危险。飞行员的仪器是可靠的,当它有偏差时,能够很快被技术人员发现。相比之下,我们的感觉显得不太可靠。如果有人和你说,你的感觉让你做了错误的决定,但或许只有你自己知道问题出在哪。
不过,我们可以指出仪器的误差,却很难看到自身存在的误差。这是受到偏见盲点(bias blind spot)的制约。人们能够看到他人的认知偏见,却无视自身存在的偏见。
关键是,有误差不代表它就是错的。我们的感觉其实非常可信。腐烂的食物令人反感,而这种感觉使我们更好地存活。感觉似乎比什么都更真实。真相摆在那里,但实际上我们更相信感觉。
“我如何尽可能多地接受自己的特点,然后更好地体会生活的丰富性,并通过完善认知来做生活的主人?”
在某些情况下,理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仍然不是决策的最终的唯一依据,因为感觉也可以找到答案。非理性智慧有多种形式,人们称之为直觉、感觉、灵感、内心认知、冲动、超我,真正想要的、内心深处、呼唤、内心的声音、渴望、激情、精神。人类始终是复杂的存在。
许多人很苦恼:“我为什么这么不开心?我怎么能摆脱这种痛苦?我怎么了?为什么我不能(更瘦、更聪明、更善于表达、更受喜爱)?” 一方面,我们是希望被接纳的社会人;另一方面,我们渴望能够表达自己,成为不受羞耻、恐惧影响的成年人。这种思索也不全是坏的——这恰好体现了敏感性、好奇心、灵活性以及掌握生活的意愿。
在考虑人生关键的决定时,倾听、接受、融合来自感觉的信息。我们在努力地好好生活。通过努力获得的幸福才能带来幸福感,而身体给出的答案往往给了我们坚定不移的安心。
在面对重要的决策时,理性思维与直觉思维之间的关系并非是非黑即白的——这些机制可以被灵活地使用。我们在现实中接收的信息都不那么完整,所以我们可以放慢速度思考,更深入地洞察正在发生的事情,收集更广泛的信息,或让“直觉”适当地参与到决策里。我们需要意识到感觉也很重要,接受这些感觉,耐心地去发展、探索它们,并对这种可能性保持开放的态度。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告诉我们,不能忽略“感觉”带来的信息,也不能逃避“直觉”带来的建议。当我们面临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决策时,需要保持对感觉、直觉的开放态度,因为这也能成为一项帮助我们在人生道路更好地前行的技能。
巴里·施瓦茨. 选择的悖论[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马丁·塞里格曼. 真实的幸福[M].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瑞·达利欧. 原则[M].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杰夫·艾伦. 亲密关系的秘密[M]. 鹭江出版社, 2015.
《存在正确与感觉正确》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ambigamy/201703/being-right-vs-feeling-right
《相信你的直觉: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样》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try-see-it-my-way/201701/trusting-your-gut-maybe-its-not-what-you-think
《相信你的直觉:不思考的借口吗?》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caveman-logic/201701/trusting-your-gut-excuse-not-thinking
《在直觉与思维之间选择——为什么要限制自己》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try-see-it-my-way/201701/choosing-between-your-gut-and-your-mind-why-limit-yourself
相关阅读:《第六感真的存在么?| 研究:你可以科学使用直觉》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3b66e4b1a5bbca713f1224b3&fr=qingtian&lemmaId=26066
—— 今日作者 ——
河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