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独立的孩子,你给他机会了吗?

2020-06-26  本文已影响0人  缘方_8190

我们的文化里重视孝道,忽视孩子作为人的独立性。要求孩子必须听话,必须尊重父母,必须以父母的意见为主导。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也是一样,眼里只有对错和应该,没有孩子这个人,感受不到他的存在,也感受不到他的痛苦。

孩子稍有不从,就是不听话。反驳父母就是大逆不道。让你做什么事没有做,就是不尊重父母的权威。

把孩子当成是依附于父母的附属品,以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少走弯路。长成父母期待的样子,让父母满意。

两岁左右的时候,孩子的自主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对什么事情都说不,父母往往觉得是这个孩子太倔,太不听话。

记得儿子两岁多的时候,什么都要依着他,他让我走左边就一定要走左边,否则他就会哭闹。开始的时候我还会去哄哄他,要是老哄不好也就会失去耐心,就算不发脾气也会不理他。

这个时候旁边的人都会过来发表一下意,这孩子不听话,太倔了,长大还怎么得了,再不好好管以后就翻天了。

听着这些评价,我也开始担心起来,就会去跟孩子纠结,不接纳他这样的状态,想改变他,让他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才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好妈妈。

那个想做自己的孩子,就这样被无情的打压了下来,慢慢变得听话。

让孩子听话,成了养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他听话,我才会觉得满足安心。这样才能显示我们对他的教育是成功的,在外面自己也会觉得有面子。

那些过于好的“好孩子”,他们的父母控制欲望太强,一直让孩子按照他们的安排来学习和生活,而根本没有给孩子独立的空间,甚至严格抑制孩子的“叛逆”。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有控制欲的妈妈,一直以温柔有耐心自居。儿子进入青春期,就像武志红老师说的:

缺乏生命力

太好的“好孩子”,会有一种通病:缺乏激情。因为,他们努力学习也罢,努力工作也罢,都不是发自内心,而是为了满足父母及家人的期待。这种刻意的努力,是一种强迫性的努力。父母要督促他们,他们也要经常督促自己,才能继续努力下去。但是,他们仿佛对努力来的结果,譬如好成绩等奖赏没有什么热情,他们的口头禅是“没所谓”,仿佛什么都可以失去,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他们兴奋。

儿子缺的就是生命激情。在家很听话,在学校和同学的关系很好,处处想做好人,努力学习,希望能达到家长和老师的期待。但同时,他对什么都不在乎,也没什么兴趣和爱好,渐渐地对所有事情都不上心。

对自己的成绩期望太高,那是他认为自己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他认为其他方面都不行,唯有学习得到了父母和老师的肯定。所以也特别害怕失败,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为了逃避自己努力后的失败,还不如不去努力。这样至少证明是我没有努力,而不是我不行。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安全感的缺失,他的低价值感,更重要的原因是跟父母没有爱的链接。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被爱的,是有支持的。觉得我们只看重他的成绩,以为只有成绩好,自己才是受欢迎的。

他甚至不相信爸爸是会保护他的人,只要爸爸靠近他就会逃开,身体和心理都处于紧张状态,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会被伤害。

记得爸爸带他学游泳的时候,他一直不敢下水,在旁边干着急的爸爸,就趁机把他丢下去。这样的经历多了,他对爸爸的记忆就是不安和恐惧。

来自亲人的伤害,让他觉得这个世界就是不安全的,为了生存他小心翼翼,如惊弓之鸟。

一方面想要努力学习证明自己,另一方面又不接纳自己的现状,觉得自己没有做好可是又没有动力去做。

来自父母的伤害,儿子心里其实是有恨的,但道理告诉他,父母都是为他好,恨父母是不对的。那些无处宣泄的愤怒,被他压抑在自己心里我,然后转向攻击自己。

每天他会忘了做所有的事,但一定不会忘了剪指甲。看着那些被他剪的血肉模糊的指甲,心疼和内疚让我止不住流泪。儿子自己却很漠然,仿佛身体就不是他自己的。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儿子的自我意识没有全部被我们压制住。借着青春期荷尔蒙的力量,他开始对我们说不。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开始一点点放手,我退一步儿子就进一步,表面看来他的行为越来越离谱,实际上却是内心的伤痛,在安全的环境中开始一点点展现出来。

这一个过程,每一个点对我都是一场考验,考的不只是我的接纳力和认知水平,还有对自己内心脆弱面、自我各种问题的展现和接纳。

随着逐渐地放松下来,儿子内心的力量也在增强,这个时候,我开始鼓励儿子去直面和爸爸的冲突,跟爸爸对抗。

儿子想要做自己,发展独立意志,父子关系是他绕不过的一个坎。青春期孩子和爸爸必有一场战争,如果爸爸赢了,那就是悲剧。如果孩子赢了,他面对以后的人生就会更有力量。

现在他可以对爸爸的要求说不,可以在爸爸面前放松下来,做以前所有爸爸不接纳的事情。

儿子在成长,爸爸也在改变,这是他们父子较量的结果。爸爸面无法面对的,是当年那个无力的自己,面对父亲的打骂控制,直到现在他都还在反抗,把过去的愤怒投射到儿子身上。

家传递的不仅仅是爱,还有伤害。做父母不用考证,不用学习,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支持孩子活出独立完整的人格,才能真正让他们赢在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