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文化美食

你那么爱吃,一定过得很幸福吧

2018-04-22  本文已影响32人  Azure1314

生命有限,吃一顿就少一顿,每一餐都不能辜负

                                        —雅舍谈吃

是什么时候开始对吃比较敏感,我想是工作以后吧。每每想到少年时代的物质匮乏,唯一留念的幸福感大概是过年总能吃到平时吃不上的大鱼大肉,还有某个亲戚家做喜事的酒席,那裹足饱腹的快感稍纵即逝也难以忘怀。如今国民生活条件普遍提高,再也不必像以前一样等到某个特定的日子才能犒赏一下自己的胃。也可能是越容易得到的越觉得没那么珍贵,除去现在温室里生长的四季不缺的反季节瓜果蔬菜,还有吃激素饲料长大的家禽六畜,造成现在食材品质普遍下降的因素,高科技快节奏的煮饭器材也给了食物的味道以大大折扣。

1.存在童年记忆里的味道

记忆里喝过最好喝的汤是火灶里用瓦罐煨的汤,在我的概念里,那才是汤原本的味道,小时候大年初一我们家第一顿必是火灶里煨出的汤配上细粉丝加一个鸡蛋和几个老爸做的鱼丸,形成了我哥哥嘴里说出的鸡汤跟粉丝才是绝配的观念,用五谷杂粮喂养大的鸡仔,在空旷环境里上窜小跳锻炼出的结实鸡肉,肥而不腻,这么多年来,喝鸡汤只要土鸡,吃水煮蛋也只要土鸡蛋的挑剔味觉竟是小时候物质贫乏种下的因。

腊月27和28,家家户户杀鸡又杀鸭。大年30 晚上吃完年夜饭,妈妈就会把家里再大清除一遍,老爸就在那里剁鸡炒鸡,然后放适量的水,接起大锅,在饭后烧过的灶中心撒上一些细末木屑,然后将盛放着鸡肉和生姜的瓦罐放进木屑中心,用绵延不绝的火心慢慢的将鸡汤炖熟,弥漫整个屋子的汤香味,现在还记忆犹新,想想我就饿了。待到木屑都烧完,一顶美味的瓦罐鸡汤基本成型。大年初一早早起来拜年完,老爸老妈就会把前一天晚上熬的鸡汤从灶里拉扯出来,有时灶里的火苗很甚,担心鸡肉会被煨散,半夜春晚结束之后老爸就会将瓦罐捞出来。

将鸡汤倒进锅里,加热配上几块粉丝,大人会给我们再加一个鸡蛋和几颗鱼丸,有时也会煮几块小糍粑,加盐和各种调料,正好两只鸡腿,我和我哥哥的碗里每人一个,也许这是现在常常被朋友鄙视喜欢吃鸡腿不喜欢吃鸡翅的缘由吧,当年,那鸡腿可是整只鸡的精华,肉嫩不塞牙还易脱骨,现如今除了想想就流口水都找不出词来形容那感觉了。

再后来,煲汤的工具慢慢简便,从炉子上的大鼎罐到煤气灶上的高压锅,再到今天连火都不用的紫砂锅,煲汤越来越简便快捷,汤味却越来越淡,再也吃不到小时候那种味道,不知是吃了激素饲料长大的鸡不好吃,还是越来越方便的煲汤工具煲不出那么美味的汤,又或者是生活越来越便利节奏越来越快,随处可得的快餐美食使得当年那工序繁杂,小火慢炖的鸡汤成了心中永远无法被替代的白月光。

除了鸡汤,记忆里还有一个特别深刻的东西就是锅巴粥了,你有多久没吃过锅巴了,不是超市里卖的那种袋装锅巴,是火灶大火熬熟的饭在锅底结的一层锅巴,小时候零食都很少,饭后大人准备洗碗会用一个大簸箕将锅里的饭盛起来,晚上放在锅里翻炒或做成蛋炒饭,或干炒剩饭,作为晚餐的主食,锅底的那层锅巴如果很厚很硬,可能会加水煮成锅巴粥,哇,真的是超级香糯的,如果软硬适中,大人可能会捏着饭团给我们当零食吃,被挤压过的焦黄的米粒,我想那是体会米的香甜可口最佳的时候了。只是这种日子在90后出生的我们的时代里并不长久,很快家家户户可能换上了煤气灶用高压锅煮饭了,又很快电饭煲普及,一顿饭只需淘米,按键加十几分钟就一气呵成了,电饭煲锅底再也起不了可以熬锅巴粥的金黄色的锅巴了。那酥脆香口的锅巴粥啊,不知成了多少人记忆里抹不掉的朱砂痣。

2,成年之后的味觉盛宴

随着年龄的增长,去过一些地方,吃过一些湖北以外风味的美食,有合胃口的,有不合胃口一口不沾的,后来才发现一个人的味觉是跟自己成长环境密切相关的,从未吃过的东西很难在人的大脑皮层内形成一种熟悉的认知,所以在味觉定势以后再进行开机导入总有种格格不入的陌生感,此为吃不惯,在年轻的时候会直接说不好吃,直到有一次跟一个朋友的东北男友争吵北方的食物比不上南方的好吃,双方各执己见,唇舌激战,在脑袋里搜索匹配可以秒杀对方菜系的菜色和食材,长江的鱼,洪湖的藕,还有洪山菜薹,在吃这个上面,丝毫不能让步,仿佛被别人比下去就像这么多年是吃糠长大的一样。

可是现在不会去比较哪哪的食物好吃了,无法接受的东西都是自己的生活经历有限罢了。就像第一次去西安吃不惯肉夹馍,羊肉泡馍和胡辣汤,从此对这个尽管文化底蕴还很深厚的城市也没了第二次想去的愿景,20岁的自己得出的结论就是,那里的食物不好吃。后来再去大西北的时候,吃不惯大盆的耗牛羊肉,满大街的找川菜馆,然后就会说这世界真的是有很多东西吃不惯啊,不能因为吃不惯就给出不好吃的片面决断吧。

你那么爱吃,一定过得很幸福吧 你那么爱吃,一定过得很幸福吧

现在发现,如果一个人有一个海纳百川并且还不排外的胃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你可以享受川渝满大街巷子传出的香辣味道,也能喜欢粤菜里以食物本身为主打的鲜和美,还能去北方享受大快朵颐的快感,去异国他乡还能接受另类的品种食材。每一次味觉上的体验都能带来满足,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感觉幸福的事呢。曾经很难接受其他有过分刺激味道和寡淡无味食物的本尊也在慢慢调整心态去尝试不同的食物,体会不一样的味觉感受。我把这归类为在幸福感极低的当下寻找快乐的重要途径。

汪曾祺在书里说过,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也就是口味这个东西是没有定性的。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一个人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对事物如此,对文化或者其他的东西也一样。

多年以后,经历过味觉上五花八门的体验,经历过对不同地区饮食习惯好坏的辩论,便学会了宽容相待了,也许这也是一直在路上赋予的专属收获,渐渐学会了包容和尊重,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少了一点尖锐,多了一丝温柔。

3.再忙也要好好吃饭

没有独立生活之前,对吃这个问题并没有太多的关注,也许是大学食堂的饭菜好吃也便宜,也许是大学宿舍一千块钱可以住一年,有稳定的吃住环境,除此以外的欲望又简单纯粹,完全不会担心钱不够花。所以这才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工作以后感觉比上学的时候还穷,工作以后要独自面临一切吃穿住行的问题,还有渐渐膨胀的欲望,吃得体面好像也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也许是到了“过了某个阶段就会好的”终极阶段,小时候总说上学就好了,上初中就说上高中就好了,上高中就说上大学就好了,上大学又说工作就好了,似乎工作以后发现好像再没有哪个进阶阶段可以更好了,所以才会突然从云端降落到地面,脚踏实地的思考衣食住行最基本的问题了吧。在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时代,马斯洛需求定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仿佛成了幸福感充值的最主要来源,一顿火锅也许可以拯救一场失恋,一顿红烧肉或许能治愈工作中的不顺,一盘酱醋排骨也许能扫除生活中诸事不顺的阴霾,毕竟酒足饭饱之后真的能产生某种快乐的酶。

看过一期许知远的节目《十三邀》专访蔡澜的,蔡澜是香港与金庸,倪匡和黄沾并称香港四大才子,作为吃货届的扛把子,被金庸称作最有趣的人,参加采访节目也挺另类的,带着许知远逛香港的菜市场并在某个饭馆里边吃边聊,用许知远的话来说,面对着社会世俗的各种条条框框,很多人难以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每个人都处在焦虑中无一幸免,为了找某种答案,找到蔡澜,在他的视线里最会享受生活的人。

蔡澜,一辈子在追寻美好的事物,美食,美景,美人,美好的书籍。穿插在各种角色里,一辈子都未结婚生子,似乎完美诠释了beyond 那首歌里唱的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形象。这个有趣的老爷子,平生最爱的事情是逛菜市场,喜欢居住在有人气的地方,因为那里有生活。猛然间,也许会发现,似乎要重新定义理想主义者这个名词,创造环境和顺应环境,往往后者更能过上一种惬意洒脱的生活。这种人总是能在平淡的生活里去体验一种所谓理想主义者不曾看到的乐趣,也许离幸福最近的地方真的在楼下的菜市场吧。

以前吃多了爸妈做的饭菜,离开家之后感觉可以吃外面的饭菜简直是特别开心的事情,当发现在外面吃久了,尤其是工作变忙,正餐皆外卖的时候,每一顿都感觉是为了续命完成的任务,那时候异常想念家里简单清淡的饭菜。生活过久了,终究会发现,能获得最单纯快乐的地方,都是在平淡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可能会是好久没吃过的妈妈做的红烧鱼,酸辣土豆丝,可能是去超市里刚好碰到新鲜的食材打折,也可能是刚学会做的一道菜,吃的人特别捧场的扫盘,或者是排了很长时间的队终于等到的美食体验,还有平日加班至深夜,归家的路途里还有未打样的路边摊,给你提供的一碗凉面,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终究会在日后的生活里展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即使忙得分身乏术,也要好好坐下来吃个饭,或者是自己新学的菜,或者是某个饭馆新上的品种,因为这才是对生活最起码的尊重。

4.找个人陪你好好吃饭

上周跟室友两人去苏州,每次两个人都会点4到5个菜,索性物价真的不高,每次室友拿着菜单一个个的在手机里记着要点的菜,然后又考虑到吃不完又精简最想吃的出来,然后还是点了前三个菜,服务员就会打住说两个人够了,然后就会落下两个没点的菜服务员就走了,当时室友脸上焦急又失落的模样真心可爱,然后为了不忍心扫了兴致,又会像做贼一样的喊另外的服务员过来加菜才算满足。结果就是抛弃减肥的观念努力吃呗,然后5个菜的精华都被我们吃得所剩无几,出了店门,两个人就撑得像个二愣子,自嘲的笑得像个傻子,然后又会元气满满的说回去要好好努力搬砖去吃更多好吃的。突然有一种工作使我变优秀,使我变胖,使我变穷的觉悟了,可是还有什么比这个让人努力工作更信服的理由呢。

你那么爱吃,一定过得很幸福吧 你那么爱吃,一定过得很幸福吧

当越来越清晰自己的定位的时候,就会越来越脚踏实地的在生活平凡之处找到让人身心愉快的东西,印象很深的是,有一个朋友说他男朋友跟她讲他的妈妈做的菜特别好吃,而且特别自豪的跟她说哪道菜最好吃并带她回家吃饭,那时候朋友说,自己也要学会做几个拿手菜,她也想以后自己的孩子能特别自豪的跟别人炫耀她做的菜特别好吃。

还有一个朋友的口头禅就是好想回家吃妈妈做的酸辣土豆丝,滑藕片儿,每到过年过节就是终于能回家吃妈妈做的啥啥啥了。以后的以后,我们终究能越来越能享受这种单纯的满足感了。想念爱的人做的饭,想给爱的人做的饭,找个人陪你肆无忌惮的吃饭,也许你嗜甜,他爱辣,也许你爱吃酸,他喜欢吃苦,只要能尊重食物能给人带来幸福感这个统一观念上,吃不到一块去又怎样呢,看着彼此吃也是挺好的。

不写了,越写越馋,武汉又到了吃小龙虾,吃毛豆吃凉拌皮蛋喝啤酒的季节了,你那里呢,此时最想吃的食物又是什么,最怀念爸妈做的哪道菜,我会毫不犹豫的说老妈烧的鱼,老爸做的鱼丸,恩,我就是一个地道的湖北猫。

愉快的周末就要结束了,最丧的周一又要来了,愿你再忙也要好好吃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