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末到夏至读过的10本书
1.《灶下书》 阿子
探讨的问题还都是眼前的或者说是发自内心一些感悟。虽然比较浅显,但还算有诚意。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吃,吃的文化,任何东西一旦是和文化扯上关系,就会显出我们的浅显和底蕴不够,即使卖弄也会露很大的怯。这跟出身,血统的沿革有很大很直接的关系。
2.《东榔头》 杨葵
老流氓爱骗炮,老文青爱骗着出版的资源出书。待出了迂腐,混成了油子,能有什么出息写出好东西。然而杨葵逃出了这个历史定律。重重人间烟火气,满满的想过小日子的正能量。书里提到北京城几个有意思的饭馆,我都默默记了下来,迫不及待想读《西棒槌》、《过得去》、《百姓家》。
3.《相性》 [日]三浦友和
这类名人明星出书,一开始我都是很拒绝的。三浦友和还是很稳当很平实的来做这样一件在我看来他确实不擅长的事情,甚至有一些收。这可能和民族性有很大关系。一谈问题就谈到民族性是件很蠢的事情,我们还是聊回书和三浦友和故事本身,在我看来他就像一个严肃的儿子、严肃的家长,严肃的演员,有责任感有担当。简单的故事,平静幸福的人生。祝他和山口百惠继续幸福下去。
4.《致新人》 [日]大江健三郎
老实说,大江健三郎不是我喜欢的作家类型,虽然他得到过最高的文学殊荣。但起码我们应该看到而且肯定,他在用文字本身为现实疾呼,为正义而呐喊...今年是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各国都在以各种活动纪念。日本的反战人士也同样。记得前几天在电视新闻里,看到年迈的大江健三郎热情演讲,告诫民众呼吁和平,那一刻我是真的感动了。这是最好的致新人。
5.《枯枝败叶》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枯枝败叶》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成名作,比《百年孤独》要早,更是它的最早雏形。小小的薄薄的,就这样我断断续续看了好几个月,甚至还跨了年。魔幻的笔触,雾气腾腾的氛围,让朗读者总能身临其境,像是在等待被裁决,像是分明能嗅出南美潮湿的空气中浓烈得杀伐之气。
6.《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 马伯庸
以一些可考的历史线索来生发故事的方式,我高中的时候就尝试过,而且屡试不爽。从这一点来讲,各种巧合和桥段设置就有了天然的链接。和1,2两部串起来读,更显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人物关系的连贯性,让整个看起来更加丰满。消遣时可以翻一翻,能掌握不少历史知识。
7.《旅行笔记》 余华
很应景,从庐山归来,在南昌回北京的在飞机上看完的。关于兴趣和生活的记述对余华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中间穿插的对现实的小挑衅和愤然不平也延续了他一贯的坚持。这本类似小册子的书是他写给《收获》的旅行日记,就是篇幅和展开少了点,不过瘾。
8.《在难搞的日子笑出声来 》 大鹏
每个人都应该在现实里找到被认可的可能,只要你坚持,只要你运气够好。小学生式的行文真的给我带来一些欢乐,这个时候还在乎那些高大上就没了一点意义。大鹏的梦越做越大,他执导的大电影《煎饼侠》听说最近就要上映了。
9.《信》 [日]东野圭吾
最近在看余华《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用它来介绍这本书算是很恰当。我在想即使文明程度达到很高的程度,也同样会存在现实中的各种差异,例如犯罪率不可能为零。人心理的东西复杂性和变化性太大,不能一概用统一标准来衡量。猜想这也可能是心理学一直不能被更广泛认为是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信》的故事比较简单,无非是通过一封封信,和男猪脚爱情事业的跌宕交错展开的方式来推进。这也是到目前看到过的东野圭吾最平淡的一本小说。
10.《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余华
余华给自己11岁的儿子余海果第一次推荐读的书是《基督山伯爵》和《三剑客》,第一本有100万字,另一本也有将近60万字。读完之后,余海果惊讶的说,怎么比《哈利波特》还好看。这便是儿童世界里的差距。还好只是一个美丽的差距。而现实中的各种玩弄和糟粕,仇恨和抱怨们面目狰狞恶狠狠的与所有的真善美为敌,撕扯扭打,永不停歇。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sirendushu “私人读书笔记”,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