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建设研究联盟

楼市调控政策收紧,房价是否将降?

2018-03-15  本文已影响1人  知皆

《房子的逻辑之我的拙见》:

1、属性

具备双重属性,即商品属性(即消费属性,有居住+学区功能)和金融属性(即资产属性,类似于有价证券,用于投资和投机)。

仔细看看如今的房子,其金融属性已占据七八成了。

2、供需关系

刚需是什么?

刚需分为有效刚需和无效刚需。

举个例子,丰乳翘臀大长腿的美妞,算不算绝大多数男人的刚需?

我认为绝逼是刚需,而且非常刚性。

但是呢?

大部分情况下,属于无效刚需,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都不是西门庆,不具备潘驴邓小闲。

再说房子,有效刚需的人群是什么人呢?

当然是中高收入的人,例如我们某宇宙第一房企的员工;但是这些人90%以上都已有自住房,“刚性需求”已被“满足”,那么刚需就成为了一个悖论,不是吗?

除了刚需以外,其余的需求是什么?

很简单,所谓的“资产保值和增值”,美其名曰“抵抗通货膨胀”,那么房子就沦为了金融工具,货币载体。

当很多人觉得自己是在“投资”的时候,其实潜意识里面(内心深处)无一例外的是希望大赚,也就是“投机”。

3、货币现象

滥发货币跟通货膨胀之间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因为货币在流通到消费领域前,会本能的先注入到资产池内,以有价证券(股票、基金、国债、房产证、出租车营运证等)的型式贮存,伺机待动。

资金之洪水流动到何处,该处的无论资产或是商品均会涨价,这是很容易理解的逻辑。如图,显然,2015年的股市暴涨和2016年的楼市暴涨,其中的主因之一已一目了然。(其实房价暴涨,也可以认为是房产这种商品的一种通货膨胀。)

降息:资金成本降低,进而增大流动性;

降准:扩大货币乘数,相当于增发货币,进而增大流动性;

信贷宽松:降低融资难度和门槛,进而增大流动性;

二线城市2016年之所以暴涨,很大一部分原因:原先是价值洼地,北上广深的阀门又被拧紧了,水往哪里流已一目了然。政府的政策就是阀门的开度(松紧度),而房价涨跌就是货币资本与政策之间博弈的结果。而同理,2017年二线城市的房价明显被控制住了,且开始出现缓慢下跌趋势。

4、政府

中央政府:由于国税容易收、印钞机在手,所以中央政府不差钱。荀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所以,中央政府的思维水平就明显高于地方政府。党中央很关心房价,关心民生,更关心整个经济结构,担心引爆系统性金融风暴。所以,中央政府于2016年10月份算是约谈和胁迫着地方政府陆陆续续出台了各种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中介的政策。

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公务员要发工资吧?地方建设铁公基需要money吧?城市福利需要资金吧?哪里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收税。而税务的大头就是土地出让金,而且是一次性收取,非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由此观之,房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实就是税收(土地出让金+各种其他购置和交易税费),进一步想,房子这种商品的幕后老板(原材料供应商)其实就是地方政府。这就是大家总说“政府兜底和背书”、“政府不会让房价暴跌”的核心原因之一,哪个面粉厂老板希望看到面包价格暴跌呢?

5、金融机构

央行:担心系统性金融风暴,所以一直维持信贷宽松,从2009年4万亿到2015年降准降息,虽然节操早已破碎,但用心之良苦足以感天动地。

商业银行(含四大行):杠杆的提供者,资金的来源,看似是庄家,实则也是进入了赌局中。一旦出现市场抛售,房价跌破首付安全线,次级贷款者停止还贷,坏账危机,进而引发次贷危机,进而是系统性金融风暴,很多银行会因此技术性破产。

影子银行:放高利贷的街头小混混,首付贷的始作俑者,试图将杠杆推向无穷大。(跟2015年股市中的场外配置机构,本质上一模一样。)

6、开发商

加杠杆(负债率高)的集大成者;

面包店老板,房价上涨的背锅侠;

PS:设计院和施工队就是面包店的后厨;

7、中介

买面包的小超市老板,房价上涨的背锅侠;

随国家政策,最迅速的体验冰火两重天,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8、买房者

自住者:加杠杆行为的初尝者;早期的人杠杆虽然是5倍(20%首付),但额度绝对值小,所以风险不大;但近期的杠杆由于首付贷等金融衍生工具的助推而不可捉摸,且额度绝对值庞大。

投资客:加杠杆(负债率高)的集大成者;或多或少在内心深度是投机分子,希望在高点转手寻找接盘侠并大赚一笔。

附录1:相关数据指标

房价收入比:合理区间(6.0~12.0年之间),美国2008年的爆发次贷危机时候此数值也未到20年。目前北上深的这个指标普遍已经破50年,而霸都合肥也基本能破30年了。

房价租金比:低于16.6年,潜力大,泡沫不大;超过25年,泡沫严重。我算了一下我的那个破房子,这个指标的对应数据为:112年~125年,不解释&%¥#@*

空置率: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此项指标未超3%。你们看看中国的城市(例如合肥),感性的思考一下“夜间开灯情况”、“日常人流情况”,不可能没感觉吧?20%~30%总归有的吧?

房地产总市值与GDP比值: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175%,日本地产垮塌的时候200%,如今中国已经300%+。

房地产房地产贷款占全部贷款总额比重:2016年曾经一度单月达到90%,简直骇人听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