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年夏天的一个周五
昨天刚发了《给十年后的我》,今天整理文档,发现一篇写在去年夏天的日记。这一年,心境反复变化很多,再看从前的我,有疼惜,也有庆幸,疼惜那时浑浑噩噩度日,庆幸而今方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成都的这个夏天异常燥热,还不到9点,太阳已经炙烤得令人无法忍受。从出门,经过地铁站,到街对面,路上皆是形色匆匆的上班族,他们中有很多这样的女孩,妆容精致,衣着得体,踩着小高跟,举着遮阳伞,面无表情却步履匆忙地穿梭在人群中……此刻的我,应该也和她们一样,一样的神情冷漠,步履匆匆,惦记着手头上一堆数据要整理,赶赴今日的战场。
手机屏幕一直在推送微信消息提示,从早上睁开眼之后,工作群的信息就没有停歇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工作和生活没了边界,睡觉前一眼,看的是工作;起床的第一眼,看的也是工作,甚至有时候做梦,也是在和满屏数据大乱斗。
很沮丧,却不得不承认:余在宥,你从来没有过自由!
十年前的夏天,还未满十七,脑子里装的都是白衣卿相浅斟低唱。课桌兜里,随时塞着几个精致婉约的本子,手抄的诗集,殚精竭虑编撰的小说,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矫情文字。
十七岁时的我,觉得自己不自由,明明什么都不在乎,偏偏要被困在一间教室里,背不完的历史意义,解不完的三角函数,做不完的阅读理解……只觉得整个世界,充斥着混浊无尽的欲望,分数、名次对我而言都是身外之物,有一种众人皆醉唯我独醒骄傲和不屑。
说实话,很羡慕那时候的自己,有一种无知无畏的勇气,是现在再也找不到的。曾觉得长大以后的自己,会毫不犹豫地飞向辽阔无边的自由,可是呢,那自由再美再辽阔,你却没有一双飞翔的翅膀。当你还只是一个孩子时,学校、家庭给你的压力也只是学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应用场景也只是在历史课本上。
当年满心欢喜地走出去了之后,才发现这一定律适用于所有的社会场景。
父母期盼你学业有成不是为了让你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而是希望你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能有一个帅气多金(多金是重点)结婚对象;曾经并肩笑闹嬉戏的伙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散落天涯,结婚生子,为生计而奔波;当然,也有那么一两个追着梦想越跑越远的朋友;而你,也是一副成熟模样,炉火纯青地扮演在工作中、聚会上的角色。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精神上无端空虚又偏偏是负重前行,好像工作赚钱、买房置业、结婚生子才应该是人生的主旋律,那些吟风弄月的闲情、畅谈古今的兴致,已然荒芜在某个心角默默生灰。曾经在政治课上做贼似的写上一段小说,会只因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潸然泪下,和好友在小纸条上连诗对句,在山间树林举杯吟唱……而今,却也真的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从前一心想浪迹天涯、看遍山川的我,终究活成了最世俗的模样。
2017年7月21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