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常见思维谬误,你中招了几条?
推荐书目:《清醒思考的艺术》
作者: 罗尔夫·多倍里
本书阅读一年多后的回顾和实践总结
书评开始前先提醒大家,第五期多看读书会开始啦!本期书目《清醒思考的艺术》《霸王别姬》《摆渡人》。如果有你感兴趣的书目赶紧写评论得书币吧!
罗尔夫的《清醒思考的艺术》和《明智行动的艺术》是姊妹篇,可以一起读。两本书加在一起,一共有104条建议。我相信,没有人读完能记住其中哪怕只是三分之一的建议。不过,没关系,重要的是,如果能从中收获一二,用来实践,改变一些生活小细节就够了。
这两本书,我已经读了有一年多了,最终记住并落实到实践中的,只有几条,但这几条,确实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生活。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对我生活影响最大的五个行为或者思维谬误。
TOP 1
新闻错觉:如果不是专业人士,你没必要读新闻
如果你习惯于逛微博、看今日头条、看腾讯新闻,那你可能还没意识到,你浪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却毫无收获。
以前我也是爱看新闻的,每天一定要把网易新闻首页边边角角看个遍。我总以为,不看新闻,岂不是不知天下大事。
事实是,如果真的是天下大事,你不用看新闻也会得知:从他人的谈话,或者某一次查找资料无意间看到。真的,911或者是512大地震这类事件,你无需看新闻也不会错过。
那么,每天坚持读新闻和娱乐八卦的人多收获了些什么呢?罗尔夫有一句很经典的总结:“新闻对于我们的精神的影响,就像糖对于身体的影响一样:新闻是可口的,容易消化的,一旦长期下来却是有害的。”
正是在一年多以前读到这句话,让我戒掉了新闻,之后,生活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化。
不读新闻后,对世界的态度更加积极了。为了吸引眼球,新闻往往倾向于报道黑暗面(新闻联播除外),或者宣扬不积极价值观。读得太多,必然是影响心情的。
不读新闻后,大家所谓的碎片时间,其实已经变成了整块时间。读几十篇新闻的时间,已经够读完一本书了。利用这些整块时间,读更多的书,有了更多系统性的知识。在遇到重大新闻的时候,也更不容易轻易受记者观点影响了。
其实,除了抢占我们大量精力的新闻外,要获取最新的社会动态,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读杂志。很多新闻类杂志才是获取新闻的更好途径:降低平时精力的分散度、更深度和多角度了解新闻、具有一定时效性,还不用在重大新闻后天天刷屏,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对世界最新动态的了解,更多来自于杂志和自己社交圈朋友的分享交流。
TOP 2
不纠缠于沉没成本
比起说“是”,人们更难于说“不”。拒绝别人很难,拒绝自己更加困难,尤其是在对一件事已经投入了一定精力和时间以后。
不纠缠于沉没成本的核心是:你已经投资了什么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式及你对未来的评估。
《清醒思考的艺术》在明确提出了沉没成本的危害后,我对很多以前可能会纠结很久的事情,现在的处理更加果断了。
一个小例子。以前看电视或者看书,很不愿意中途放弃,哪怕再不好看,觉得自己既然已经付费并开始阅读了,就应该继续下去。现在,只要发现内容不够好,就一定停下来。人生很短暂,可以看的书和电视那么多,干嘛让自己付出越来越多的成本,陷入进去呢?
一个大例子。我见过夫妻间闹离婚,因为财产分配问题僵持十年的。人生有几个十年?那点财产值得让自己付出十年宝贵的青春来换取吗?这不是公正和咽下一口气的问题,而是,原本,这十年,可以有更快乐的生活、遇到更好的人,以及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财产的机会。但人们容易陷入沉没成本的怪圈,已经开始投入精力想换回的东西,最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反而付出更多,收获更少。
TOP 3
不过度自信
这个过度自信不是指趾高气扬、自以为是,而是指,人们容易高估自己的价值,尤其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一个班上,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学习高于平均水平。夫妻之间,往往两人对家庭贡献的估计,总和超过100%。
人,从自己的主观视角观察世界,容易放大自己对世界的贡献,也是正常的。
只是,当知道了这个思维谬误之后,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有意识把自己放在第三者的视角,来观察自己,也是鞭策自己的好方法。
在这一年多中,当我觉得自己好像比别人做得更多、更好的时候,就会提醒自己,是不是我的思维谬误。很可能,我只是做到了平均水平,但高估了自己。同时,我也尽量观察其他同事,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让自己终有一天,能真的高于平均水平。
TOP 4
避免赌徒谬误
最经典的例子,当硬币连续十次掷出正面的时候,人们会直觉认为,下一次掷出反面的概率更大,虽然,这个概率依然是50%。
赌徒谬误,终究是要提醒人们,在判断事物时,首先判断,事件到底是连续事件还是独立事件。
避免赌徒谬误,我更多的是运用在分析投资上。
金融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混沌系统,涨跌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要解释非线性关系,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概率(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天气预报会给出明天刮风下雨的概率)。所有由因推果的预测金融市场涨跌的行为,都必须非常非常谨慎。一些现象之间可能是有因果关系,但是,最终影响结果的方式,可能确定性都很低,只能用概率解释,甚至,他们可能是独立事件。
正因为深刻知道这一点,对于很多金融理论我都是抱有怀疑、或者是理性谨慎分析的态度。人类,真的很容易被看似有因果的事物所骗。
TOP 5
警惕团体迷思
团体的共识,不一定是正确的。在罗尔夫写作这本书的时候,英国脱欧公投还没有发生,否则,作者又多了一个题材。
深刻认识到团体迷思,是在读了《乌合之众》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思维习惯,但一个团体的共性,往往是每个人最动物本性的部分的交集。正因为如此,团体行为最常出现不理智、贪婪、恐慌等情绪,这在股票市场、全民大选中都能看出。
这一年多愈发深刻体会到了群体决策并不一定是最理性的,甚至可能是愚昧的。所以,在一些大家认为的“黑天鹅”事件前,我并不会过于恐慌或者激动,例如,股票指数的大跌或者是出乎意料的大选结果。
罗尔夫的“清醒思考”术果然名不虚传。
不知各位读了《清醒思考艺术》有哪些感受,又有哪些条目可能会影响你们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