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杨修之死

2020-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侠客涂

      杨修,是东汉末年曹操手下的一个谋士。他机智聪慧,提出的建议往往与曹操雷同,可是曹操却杀死了杨修。这,是为什么呢?

      要知道,在当时曹操可是颁布了唯才是举的公告,也就是有才华就可以当官,不论你的品行是否清高,只要有才,就能当官。那么杨修如此的优秀曹操为何要杀他呢?我认为有这四个原因:数犯曹操禁忌、不懂政治就乱做政治性的事情、持才放旷、目中无人和急功近利。当然还少不了司马懿这个老奸巨猾的乱臣的“伺候”。

      然而,我总结的原因由以下六件事得出,分别是:门中“活”事件、“一合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大簏藏吴质事件、“考试”事件和“鸡肋”乱军心事件。

      先从第一件事说起——门中“活”事件,故事是这样开始的,魏武(曹操)要修建一个皇家园林,建好之后魏武来巡查,他在园林的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然后就走了,这个时候杨修就站出来说:“毁之。”就是把门拆掉的意思,后来杨修解释说:“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遂重建之,然后叫魏武来看,魏武表面甚喜,心中恶之。这个故事,透出了两点杨修的性格:自以为是和擅作主张。首先,自以为是,从哪里看出来?“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杨修自己觉得自己猜的是对的,说不定魏武是贪心不足,想把门再建大一点呢?对吧。而擅作主张,是从“毁之”看出来的,因为在古时候,你做一件“公务”是要跟皇上“申报”的,而杨修呢,魏武还在这呢,他直接给蹦出一个“圣旨”,把那门给缩小一点,对魏武都不闻不问,活脱脱的作死,我真不知道他脑子里那道圣旨是从哪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第二件事——“一合酥”事件,事情是这样发生的......有一天魏武在大臣们面前吃着一盒酥,不知道是榴莲酥还是菠萝酥,反正就是一盒酥,魏武自己吃了一块之后,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字,然后把酥那道众官面前,其他官员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啥意思,唯独杨修就像在家里吃饭一样,拿起一块就吃,也不道声谢,还跟百官们说:“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在这个故事中,光这句“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就可以看出杨修的两个特点,和上个故事一样:自以为是和擅作主张,但这个故事多了一个新性格——持才放旷,杨修直接拿来酥就吃还不谢的行为让魏武很过意不去,简单点说就是很没面子,这让魏武愈发讨厌他了。

      第三件事——梦中杀人事件,魏武为了让来刺杀他的刺客不敢来,他就出了一个计策,魏武常常对自己的近侍说,他睡觉的时候不要靠近,如果近侍靠的太近就会被魏武杀害,有一天魏武假装睡觉,一个近侍帮魏武盖上被子,魏武就杀了那个近侍,醒来后假装不知道痛哭流涕,厚葬了他,在丧礼上,杨修对真相直言不误,魏武更讨厌他了。这里写出了杨修之死的一个大原因,要知道,杨修是文人雅士呀,他可不会搞政治呀,我认为,杨修揭露真相的时候肯定想都没想,就算想了也想不到魏武做这件事的用处,杨修的政治智商简直就是零呀!这也就成为了魏武选司马懿为文帝的谋臣条件之一,也是他被杀的原因之一但这个原因不重要。

      第四件事——大簏藏吴质,故事是这样的,魏武想要立文帝曹丕为太子,曹丕得知,就用大簏把吴质装进宫中,被杨修发现了,杨修就打这个小报告,于是曹丕又用大簏装了一车棉布进宫,魏武就来检查,但不是杨修所说,魏武就更讨厌杨修了。在这件事中,两个性格,一新一旧新的是急功近利,旧的是政治学渣。那杨修那里急功近利了呢?就是他打小报告,这完全没有用,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略。唉!

      第五件事——“考试”事件,事情是这样发生的,有一天,魏武要考考曹植一些军事问题,曹植知道这件事之后,把杨修丁仪叫来商议,杨修就直接把答案给曹植背下来,而且顺序都排好了。第二天测试的时候“问刚出,答已入”,就是魏武刚问完题答案曹植就说出来了,魏武就觉得奇怪呀,怎么回答这么快,一查原来是杨修教的,大怒,起了杀心。在这里还是持才放旷,政治笨蛋,我都要被这几个词烦死了,不讲了,和上面一样。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第六件事——“鸡肋”乱军心事件,历史背景是这样的,魏武兵败汉中,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正好看到碗中有一鸡肋,便传夜间口号“鸡肋”,这杨修又开始擅作主张持才放旷了,在军中大肆传播要退军的谣言,这样曹操爽快了,我也爽快了,魏武就已扰乱军心的罪名斩了杨修(痛快!),然后杨修就死了。

      最后,一道公式:爱作死*持才放旷*目中无人=杨主簿。

(李白:来来来,与我同饮三百杯不醉不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