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三起三落

2023-01-28  本文已影响0人  紫气东升

他,一生三起三落,一首《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唱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中秋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登上文学史上写月诗词的巅峰,留下千古绝唱。他就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人物苏轼,东坡居士。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l057年苏东坡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一年录取进士388人,苏东坡名列第二,他的弟弟苏辙名列第五。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三起三落”来形容。

一起:步入仕途。1057年考中进士后的苏东坡,第一个职务是陕西凤翔府判官,品级并不高,属从八品,干了近3年后被召回朝中,任职史馆。神宗熙宁四年(1071),被下派到杭州做通判,后任密州太守。神宗熙宁七年转任徐州太守、湖州太守。

一落:1079年,因为“乌台诗案”,苏东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30天。案件是因文字而起的,所以叫“乌台诗案”。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产生了新党与旧党之争。苏东坡反对变法,站在旧党一边,因此受到政敌的打压。政敌一心置他于死地,但宋神宗又特别爱惜人才,所以就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将他贬谪黄州。

二起:东山再起。1085年4月,宋神宗驾崩,年仅l0岁的哲宗继位,英宗皇后也就是皇太后摄政,尽废王安石变法。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先任登州太守,到任5天就被召回京城,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短短17个月时间,戴罪之身的苏东坡从八品升到正三品,跃升了12个官阶。

二落:知难而退。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坚持原则,反对全盘否定。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苏东坡觉得不开心,一再主动请辞外放。1089年7月至1091年2月,出任杭州太守1年零7个月。

三起:再回朝廷。1091年3月回朝的苏东坡,当了7个月的吏部尚书后,出任颍州、扬州太守,再任兵部尚书1个月、礼部尚书9个月。

三落:一贬再贬。1093年9月,太后驾崩,18岁的哲宗亲政。刚一亲政,他就变本加厉地进行政治反扑,无情打击元祜党人。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了京城,上任1个月又将其贬到遥远的惠州,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接着又将他被贬到更远的儋州,就是今天海南的天涯海角。

纵观苏轼被贬线路图,便会发现自神宗熙宁二年离开京城以后,苏轼所停留过的地方都与“州”字有关。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颍州、扬州、惠州、儋州,中间还有个他赈灾去过的润州、就任才五天,就又被召回京城的登州。而他命运的跌宕起伏又分别与神宗、哲宗、徽宗这几位皇帝有关。

顺着这条线索,我们可以发现,公元1062年离开京城他,先是杭州,后是密州。再后来又是从徐州调往湖州。“乌台诗案”之后,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元祐四年(1089)再次来到杭州任知州、太守的他,曾疏浚西湖,筑长堤。一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名句,西湖从此便有了“西子湖”的别名。作为朝廷命官,他一生命运跌宕起伏、厄运不断。但他活出了自我,活出了他,九百多年来词坛独领风骚,后人无人替代,无人动摇的霸主位置。

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一帆风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如果说青年时期的苏东坡的打击均来自家庭的话,那么,步入仕途的他,随后接踵而来的打击,应该说均是来自一个人。 这个人也是北宋文学界神一样的存在,留有名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他政治见解截然不同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正是王安石的变法,拉开了他倒霉的贬官之路的序幕:神宗熙宁五年(1072),无法施展政治抱负的苏东坡,先是被贬谪到杭州任通判,后是神宗熙宁七年(1074),被贬到密州任太守,当时密州蝗灾异常严重。 苏东坡到任了解灾情后,马上加入了捕捉蝗虫的队伍。

当他看到百姓因天灾而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时,内心比蝗虫啃噬还难过。然而比蝗灾让他更为难过的是,除了天灾,更有人祸:西夏入侵大宋,居然有人建议投降! 得知此情的他,为了表达自己主战拒降的政治立场,以打猎之名,骑马拈弓搭箭对着西北的方向,一改以往柳永式的悲悲切切、儿女情长词调,大声吟诵出中国词坛上的第一首豪放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江城子·密州出猎》。之后,官场失意的他,在诗词创作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直到他被贬官黄州,写下那首流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成为宋代豪放派词人的开山鼻祖。

官场失意的苏东坡,一生不愿意向命运低头,更不愿意苟且地活着,然而命运把他与亲人放置在千里之外,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已经七年没有见到弟弟苏辙的苏东坡,望着天上的月亮,黯然神伤地写下,此词一出,余词俱废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将一代词人的精神气质完全彻底地渗入了每一个知识分子甚至是百姓的骨髓之中。此时的苏东坡既是孤独的,也是豪放的。在他看来,生活中的一颦一笑、一怒一骂皆可成诗,即使面临灭顶之灾,也决不让自己苟且的活着。

此时的他,诗词已经不是满足于写写个人的悲欢离合、睹物思人,更多的是关心百姓、关注江山社稷。 而正是他的这种想法做法,让小人有了可乘之机,抓住机会将他送入了牢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苏东坡在监狱里被关了四个月零二十天,除夕前被放出狱。走出牢狱,他脱口吟诵是第一首词便是: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出狱后的他,生活困顿,在自家后东面的一片坡地上开了块地,并为自己取号为“东坡居士”; 他到江上捕鱼,乘一扁舟,与渔樵为伍,雨中为今人留下了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传世之作:“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一个孤独的夜晚,梦到已经离世十年的亡妻王弗之后,起床披衣在月光的清辉下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至今无人能超越的悼妻亡词。

旷世奇才的苏东坡不仅擅长诗词,而且精通书画,他的书法在“苏黄米蔡”中占据一席之地;他临摹吴道子的壁画使人看不出真伪;他热爱生活,无论走到那里,都能在将自己从逆境中痛苦中解脱出来,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遭遇贬谪的他,留给后人的不仅有我们今天熟知的东坡肉、东坡肘子; 还有在惠州吃美味的荔枝留下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彩诗句。贬官到海南岛儋州后,当地瘟疫肆虐、百姓愚昧,他教他们挖井、给他们熬中草药治病。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次年,遇赦北上的他,死于常州。

“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狱。”直到今天,他临死前留下的这句话,让人听了仍忍俊不禁。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是啊,人的一生仿佛雪泥鸿爪,你在雪地上留下那几个浅浅的脚印又能如何呢?如果你的梦想在蓝天,那就向上飞;如果你的梦想在远方,那就往前走。苏轼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了——潇洒。

康震老师在百家讲坛,讲到“永恒的苏东坡”一章时,曾经说到:“苏轼不是虚无主义者,而是现实主义者。苏轼不把希望寄托在缥缈的不可预测的虚无世界,他把希望寄托在了自己。苏轼只相信他自己,相信人生的问题,要靠人生的方法来解决。他的才情、情怀、情趣,对生命、生活的领悟理解,是他回归自我的一把钥匙。”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定完美,看开想开,能活在这个世界上,便是最好的。人生不问来去,给自己一个开心的理由,在这段旅程中看见人生,看好自己。从自身修养中寻找人生的乐趣,是苏东坡对人生境界最好的解释。在苏东坡看来,境界从来不在天上,不在别人身上,而是在自己身上,自己心上。有多少理解,就有多少境界,有多大的希望,就有多高的境界。”接二连三遭贬谪的苏东坡,很善于从逆境和痛苦中解脱自己,对他来说,享受当下的一点乐趣、惊喜,就可以克服当下的痛苦。”他的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而这种范式恰恰又适应了士人遭受坎坷之时,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他的这种范式,这种对人生的理解,为后人在诗词的创作,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开辟了新的世界。借用康震老师的一句话说:他像一股溪流,流淌在草丛中,流淌山石之间,虽然有时离开我们的视线,但是,仍然还在我们身边。他的生命就像天上的明月,有时圆,有时缺。阴天虽然看不见,其实呢,他还在哪,并没有离开我们有多远。

冯仑说,伟大都是熬出来的。为什么用熬?因为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委屈你得承受,普通人需要别人理解安慰鼓励,你得不到别人理解安慰鼓励。

走近苏轼,你会发现,普通人用对抗消极指责来发泄情绪,苏轼是必须看到爱和光,在任何事情上用的是自我转化消化;普通人需要一个肩膀在脆弱的时候靠一靠,而苏轼是别人依靠的肩膀。走近苏轼,你还会发现,苏轼很会调整自己,他有一种一般人没有的文人情怀。所以,在灾难来临之前和来临之后,都能直面应对。应对厄运,应对贬谪,应对孤独,应对随时会迎面而来的猝不提防的打击。

苏轼的内心是强大的,要不,我有时在想,为什么苏轼离开我们已经九百多年了,他的词文依然有这么多的天下文人如此的痴迷痴爱?寻找其原因,才发现,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丑恶的阴暗的东西,虽然在某一阶段,某一时期会变得很猖狂、很强势,但是,最终它逃脱不了失败的惩罚。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站立的苏轼一样,九百多年后的今天,他之所以会受到如此多的读者观众的热议热捧,其原因,除了他进可安天下,退能山水怡自身。牢牢地遵守着文人的最高精神准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诗人,政治家,佛儒道兼修,狂放不羁,遭人嫉恨,遭人诬陷,依旧我行我素,狂放不羁,乐观向上性情才情外,还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否则,人们也不会听到有人提到他的名字时,没有多少人在愿意刻意去理睬和记住当年那些曾经算计他的蝇营狗苟的小人们究竟是谁,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后人眼里和心里,他们根本没资格享受与他一样礼遇。 因为东坡常在,正义常在,公道常在,真理常在,百姓心中有一杆定心的秤,一杆虽不会说话,但不出卖良心的准心秤!

这倒让我想起,母亲活得时,看到党内严重的腐败现象时,曾经对我说过的那句话:“咱娘母俩个命不好,没遇到个好领导,尽遇上些脏官、贪官,没遇到个愿为好人撑腰,为好人说话的清官好官。”时间一晃,数年过去,如今,母亲已经远离我们而去,我们只能在梦里和她相见,向她讲自己心里想说得,要说的话,她想听的话,与她共诉衷肠。让她知道社会在进步,历史在前进。告慰她,她活着时,所关心的,也是天下黎民百姓关心的那些事,随时随地也在发生着变化。因为,任何丑恶、罪恶的东西都是短命的,都逃脱不了历史的惩罚,正义的惩罚。

同样,苏轼就是苏轼,永远的苏轼。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顶端的诗词和尚艺文化,而是一个大写的人字。他的情怀,他的才华,他那荣辱不惊,面对灾难平和的姿态,平静的心境,他对百姓的那种情感,那种爱,应该说对后人,尤其是对文人骚客,对每个有良心和良知的志士仁人来讲,都不乏是一剂良药。因为,无论是谁,无论你官大官小,无论你职位高低,无论你是做官还是作文,只要你心里装着百姓,想着百姓;只要你有一种平民意识,心系平民,情系平民,有一颗善良的,想为百姓做事的心,就一定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