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随想

2019-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淡蓝色的思考者

    对于经常挤地铁上下班的我来说,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于脑中:为什么地铁里门口人多而中间人少呢?早上坐地铁,都要突破门口的那重人墙到中间的空地。下地铁时,又要从空地突出重重围挡,冲出门去。

    仔细观察后,我发现,站在门口的一部分人是只乘一两站很快就下车的;一部分人是和朋友一起聊着天,怕里面走散了;还有一部分人可能上车时,中间人比较多,不想挤,等过一会中间人少了,他们又懒得移动了。

    无论什么原因,我都觉得门口站的那波人来回被人挤来挤去,是不怕被蹂躏的“勇士”!这群“勇士”堵在门口不但自己不舒服,而且也让上车下车的人心里都“堵”一下。

      我想,这样既不利己也不利人的举动,究其根源,也许是中国人几千年的“守旧”思想在作祟。因为历史和文化造成的民族心理,旧事物是熟悉的事物,有安全感。新事物意味着冒险和尝试,中国的历史原因让国人排斥冒险和尝试,所以排斥新事物。永远要等到新事物变成旧事物才会慢慢开始接受。守旧思想使中国人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守旧带给中国人很多不利因素,小到在地铁上不愿望中间人少的地方移动一小步,大到闭关锁国不愿与时俱进,由古至今,它在教育、金钱、创新、感情等方面影响着中国人。初中时曾读过一本风靡全国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它告诉我:变化无法避免,变化来临的时候要积极行动不可以坐以待毙,即使“奶酪”在手也要对未来环境有敏感性和预见性,在面对或者追求变化的时候要克服恐惧心理。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年代,绝对不能继续让思想再保守下去了,我们的思想也应该不断适应变化,不断前行。

    因为职业原因,我本能的想到了教育,想到了教育改革。有时候我们由于“怕麻烦”,“懒得动”,一味守旧,固步自封,缺乏创新和改革的勇气,不知不觉就成了那个站在“地铁门口”的人。因此,我们需要更新思维追上时代不断变化的脚步,不应该一味否定新的变化,更不要惧怕这样的变化,迈出这一步,也许就是更广阔的天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