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工堤连
走进淮安市洪泽区蒋坝镇,在南北大街西侧的洪泽湖边的石工堤上,有一组“石工堤连”雕塑群,并依托这组浮雕群建有湖滨公园。
这个湖滨公园和这个浮雕群,是淮安市洪泽区人民为纪念在这里战斗过的我军“石工堤连”这个光荣连队而修建的。
石工堤连战士群雕像那么“石工堤连”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部队呢?他与淮安市洪泽区蒋坝镇又有怎样的渊源呢?
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解放战争初期,回放到那时的淮北解放区。
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从徐州、蚌埠南北两个方向重点进攻我华中解放区,我由原华中新四军各部改编的华中野战军被迫北撤。
在我华中野战军北撤后,国民党军第74师等部队很快占领了我华中解放区首府淮阴城,并截断了陇海铁路,企图切断我华中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联系,通过南北夹击,消灭我华中野战军。这时,原淮北解放区除了洪泽湖水面以外,陆地上几乎都被国民党军队占领了。
敌人在占领了两淮地区后,他们组织还乡团,对我华中解放区军民进行穷凶极恶地反攻倒算,大肆搜捕我未来得及转移的地方干部和群众,对被捕获的我军民进行吊打、枪杀、活埋、奸淫、掳掠,手段恶毒,惨无人道。
1947年1月,为了解救我淮北解放区人民于水火之中,中共华中分局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决定抽调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七十七团、八十一团和骑兵团的两个主力连,以及淮北地区部分地方武装,组建淮北挺进支队,由第九纵队饶副司令员兼任挺进支队司令员,率军打回淮北去,重建我淮北解放区。
5月初,淮北挺进支队七十七团从驻地淮泗县出发,东进到达了淮宝县万集镇(现属淮安市洪泽区),做好了攻打淮宝县蒋坝镇的战前准备。
5月5日晚,七十七团从万集镇出发,向蒋坝镇开进。在到达蒋坝镇外围后,将团指挥所设在了蒋坝镇东门外。晚8点整,团部下达了进攻蒋坝镇的战斗命令,二营从东面和东北方向对蒋坝守敌实施攻击,一营从南面和东南方向对蒋坝守敌实施攻击,蒋坝镇西面和西南均为洪泽湖水面。
攻击开始后,七十七团一营教导员郭一萍、副营长温震带领曾获得“钢锥连”荣誉称号的二连作为突击连,以猛虎下山之势首先向蒋坝镇南门发起了进攻。不到五分钟,二连就顺利占领了蒋坝镇南门,消灭了敌交警中队的一个加强班,俘虏敌排长一名和南门全部守敌,缴获轻机枪一挺和冲锋枪、卡宾枪等一批军用物资,全连无一伤亡。
一营二连在攻占蒋坝镇南门后,乘胜追击,很快又占领了蒋坝镇南北大街的西侧南部一带,并向北推进,与街道守敌逐屋争夺,展开激烈的巷战。经过一夜激战,二连把蒋坝镇守敌压缩到了镇西北角大堤上的炮楼里。
正当二连准备向大堤上的炮楼发起进攻时,一营郭教导员突然接到了团部通讯员送来的命令,团部要求二连立即撤出战斗,向东南方向突围。
原来,正当攻占蒋坝镇战斗顺利发展之时,盱眙县老子山的守敌、淮阴县的守敌国民党军第六十旅和一三八师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赶来增援蒋坝镇,这些敌援军已经形成了对我攻击蒋坝镇部队的包围态势。鉴于我进攻蒋坝镇的部队处境十分危险,郭指导员要求二连立即执行团部命令,组织全连撤退。但是,二连因为进攻蒋坝镇时进展迅速,这时已经与后续部队失去了联系,而且此时天色渐亮,敌人加强了对我二连突围方向的火力封锁,二连这时突围十分困难。
石工堤连浮雕为了执行团首长下达的撤退命令,一营温副营长带领二连一个排,在战友们的掩护下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沿南北大街向东南方向先行实施突围。温副营长带队冲出不到五米远,他的颈部就负了伤,医务员张福伟立即派身边的卫生员吴瑞民快步上前为他包扎抢救。
温副营长率领二连一部突围后,天色已经大亮。这时,二连未突围的部队被敌人反包围在南北大街西侧的几间民房里,经清点人数,全连未突围出去的官兵还有六七十人,连以上的干部有教导员郭一萍、营甲等医务员张福伟、连长陈继忠、连指导员王布和、连副指导员耿德芳等。
在危难时刻,二连果断决定集中兵力从原地向西突破敌人包围圈,抢占镇西侧的洪泽湖大堤上的制高点。此作战方案实施后,全连付出两人负伤的代价,顺利占领了镇西侧大堤制高点的一座独立民房,并在那里迅速修筑了防守的简易工事,固守待援。
二连占领的这处独立民房离敌人炮楼不到200米,这是一所建有围墙的三进小院,一进是茅草门楼,二进是独立草房和过道,再后面有两间草房建在洪泽湖大堤上,另有茅厕是用石块垒成的,位于小门楼和二进独屋之间的南侧,草房北面约十米远的地方有一个下湖取水的石阶通道。
二连占领这处民房院落后,将营包扎所设在了二进放置农具小屋的过道里,指战员们分散在这座院落的各处进行固守。
大约上午9时许,敌人对这处院落发起了试探性进攻,他们先用六O炮对二连实施炮击,接着就用手榴弹进攻,但都沒有对二连造成伤亡。
上午10时左右,敌人又从东南、正东和东北三个方向对二连发起进攻,陈连长指挥全连对敌人进行反击,他命令四班长苏明富带领全班打头阵。四班不仅作战勇敢,而且武器精良,全班清一色的日式装备,并配有轻机枪。二连连续打退敌人七八次冲锋,王福生同志不幸在反击战头中牺牲。敌人在被连连挫败后,恼羞成怒,他们用芦柴扎成火把,向二连据守的院落里抛射,但是投掷火把的敌人很快被二连指战员消灭在院落外围。
二连一直坚守到中午时分,战斗才平息了下来。医务员张福伟陪同郭教导员到院外的大堤上用望远镜观察周围的地形,他们发现在洪泽湖大堤边入湖口处有一处五六十米宽的鹅卵石开阔地,距离这遍开阔地不远处是与洪泽湖连成一片的芦苇滩,这遍开阔地东面和东南是民房,东北面和正北面是敌人占领的据点和民房。
下午三时左右,敌人又向二连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一发六O炮弹穿过民房的茅草屋顶,在郭教导员身侧爆炸,一时间屋内浓烟滚滚,郭教导员也被炮弹炸成了重伤。
张福伟在听到郭教导员负伤的呼喊声后,他立即跑过去把郭指导员背到了屋外的墙角下,替郭指导员检查伤口,并进行包扎抢救,郭指导员左手、前胸、后背、左腿共负伤四五处。
张福伟替郭教导员包扎完毕,他对郭教导员安慰道:“你没有伤到内脏和重要部位,没有生命危险。”但是郭教导员感到目前全连形势十分严峻,他自己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于是他让张福伟和通讯员小李帮助他,立即把他身边携带的重要文件和多年来的战地日记都烧掉,只给自己身边留下了一支驳壳枪。
下午四时,陈继忠连长来和郭教导员商讨如何突围,他们认为现在等待外援已经不太可能,因此决定天黑后向洪泽湖里突围,并派出苏开祥扼守住下湖取水的通道(下坝口子),监视敌炮楼里敌人的动向。同时,让陈传章、陶树枝两名机枪手在大堤上向敌人射击,造成对敌进攻的假象,以掩护全连突围。
石工堤连浮雕根据安排,突围时由宋茂萱在通讯员小李的协助下,背着身负重伤的郭教导员,张福伟负责带着其他三名伤员突围,并要求其他同志做好抢救并带领新伤员的准备工作。
突围开始了,宋茂萱背着教导员还没有通过那块鹅卵石开阔地,月亮就已经升起了。敌人发觉二连开始突围,他们就立即开枪射击,郭教导员臀部又中弹,宋茂萱小腿也被打伤。于是郭教导员立即命令宋茂萱放下他,让宋茂萱和小李一起跟随队伍突围,他自己忍着疼痛往前慢慢地挪动身子,并做好了宁可牺牲也不当俘虏的思想准备。
陈连长在得知郭教导员没有跟上队伍时,他立即返回,找到郭教导员,并背着他赶上队伍,然后指定两名身强体壮的战士轮流背教导员行走。二连突出包围钻进了湖边芦苇荡后,沿洪泽湖大堤边向北走了十多里路才上了岸。这时,他们已经一天两夜没有吃饭了。
二连上岸不久,他们遇到了当地的一位老乡,那位老乡将二连带到了洪泽湖大堤东边的四坝村。
在四坝村里,老乡们见部队的同志疲惫不堪,他们立即给二连战士们烧水做饭。二连在四坝村稍作休息后,由地方上同志带路,连夜赶往万集镇,拟与挺进支队大部队汇合。可是,这时淮宝县万集镇已经被国民党军孙良诚的部队占领了,挺进支队已经转移到了淮泗县唐莫圩子,支队首长们在得到七十七团二连已经从蒋坝镇突围出来的消息后,他们立即派出两名骑兵前来接应二连归建。
当二连回到淮泗县唐莫圩子(今属宿迁市中扬镇)挺进支队驻地时,支队首长们都十分欣喜,支队司令员饶子健紧紧握住郭教导员的手,激动地对他说:“我们都相信钢锥二连一定会回来的!”
在这次进攻蒋坝镇和突围战斗中,淮北挺进支队七十七团一营二连共毙敌近七十人,全连自身伤亡十人,最终孤军突破了十倍于己的敌人包围,安全归建,战绩辉煌 。
湖滨公园“石工堤连"简介碑文为了表彰挺进支队七十七团一营二连进攻蒋坝镇并英勇突围的事迹,淮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于1948年3月28日发布命令:授予七十七团一营“淮北支柱营”荣誉称号,授予七十七团一营二连“石工连”荣誉称号。
1964年9月,全军进行大比武期间,因“石工连”曾被人误认为是一个工程兵连,因此福州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发布命令,将“石工连”重新定名为“石工堤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