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头盔和目标导向
这两天不知道什么原因,路上特别堵。昨天马路甚至成了停车场,从前一个路口排到下一个路口都是车,浩浩荡荡、密密麻麻。
连续迟到了两天。
今天决定骑共享电动车。
在早高峰的时候骑共享电动单车比开车要快很多,关键不至于堵死,不管是自行车道上还是人行道上有点空隙,就可以想办法钻过去。
但是骑共享电车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带头盔?共享电车的共享头盔,肉眼可见的肮脏让大家都不想带。但前一段时间交警搞整治骑电动车不带头盔的专项治理活动,经常有一些骑电车不带头盔的被拦下教育一番。
刚开始大家不得已都会戴上头盔,哪怕是共享车的共享头盔,脏兮兮也得带。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现在好像管得也不是那么严了。所以如今骑共享电车的人有的会带头盔,也有一大部分人不会带,比例大概是半对半吧。
警察看到不带头盔的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不管就不管。
但也不是完全不管,有的时候也会拦下几个人接受教育。在我看来,拦与不拦完全是随机的,一是跟警察的责任心有关,另外也跟骑车人的状态有关,你要是大大咧咧的骑到警察眼皮底下,警察不管也不好意思吧。
从心情上来讲,我是绝对不想戴这个头盔的,因为太脏了。
即使不带头盔,也可能不会被拦下,可以顺利到岗打卡。
但是也不排除被拦下接受教育的可能,那样的话真的是欲速则不达反而耽误了更多的时间,迟到在所难免了。
带还是不带呢?
这是一个问题。
定心一想,我的目标是要准时到岗,那么在没有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前提下,我的一切行为,一切选择都应该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还是带上的好。
于是就带上头盔一路畅行直达目的地。停好车去打卡,富裕三分钟。能预见的是,如果路上被截下的话,肯定会耽误三分钟以上的时间。
当然,即使不戴头盔也有可能侥幸不会被拦。
但做事情,确定自己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的时候,侥幸,不应该是一个选项。
有了这种想法,即便带上脏兮兮的头盔也没有那么心不甘情不愿了。
把头发弄脏,把干练的头型压垮,但是这些损失都是可以接受的,多洗一次头也不是什么大麻烦吧!
我觉得自己践行了“目标导向”的一个核心精髓,就是不要被旁支末节扰乱了整个计划,影响了目标的达成。
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经常也会有各种因小失大的操作?因为躲避一些小的麻烦甚至只是因为自己的一些小的偏好,最终影响了事情的结果?
类似这类操作,用老话讲,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
用现代心理学的话来讲,就是没有坚持目标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