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鼎
鼎是青铜礼器中最重要的一类器物,自考古学上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开始出现,一直沿用至明清时代,是青铜器中流行时间最长的器物。
兽面纹鼎兽面纹鼎,商代前期,饪食器,通高21厘米,宽18.3厘米,重1.04kg。
鼎圆体,深腹,薄壁,平口沿外折,口沿上有双立耳。腹下三扁足,足作夔形,首朝上,尾部作支点。颈部饰兽面纹,无地纹。
羊父丁方鼎羊父丁方鼎,商代后期,饪食器,通高21.3厘米,宽17.1厘米,重3.12kg。
鼎长方体,口沿外折,口上有双立耳,直壁,深腹,平底,腹下有四柱足。口下、腹部的四角及足上均有凸棱,腹部中央饰勾连雷纹,左右及下方各饰三道乳钉纹,口下和足部饰兽面纹。
器内壁上有铭文1行4字:作父丁。羊。
铭文记:为父亲丁做器。“羊”为族名。
史斿父鼎史斿父鼎,西周早期,饪食器,通高41厘米,宽19.5厘米,重2.52kg。
此鼎口微侈,有立耳,分裆,实足。颈部饰列旗兽面纹,兽面中部附饰浮雕牺首。内壁铸铭文3行8字:史斿父,作宝尊,彝鼎。七五八。
记史游父做鼎。铭后所附数字是八卦符号,表明铸造此鼎时曾经进行过一次占筮。
师旂鼎师旂鼎,西周中期,饪食器,高15.8厘米,口径16.2厘米,重1.92kg。
鼎圆浅腹,腹倾垂,二直耳,三柱足。颈饰一周长身分尾垂嘴的鸟纹。
器内壁铸铭文8行79字:
唯三月丁卯,师旂众仆不
从王征于方雷。使厥友引
以告于伯懋父。在,伯懋
父迺罚得、顯、古三百锊。今弗
克厥罚,懋父令曰:“义,
厥不从厥右征,今毋,
其又内于师旂。”引以告中
史书,旂对厥于尊彝。
(仆:指师旂管辖的一些人。友:这里指同事或下属。内:交纳、上缴。这里指交纳一定的罚款。)
铭文大意是:这是三月的丁卯日,师旂因为他属下的许多仆官不跟王去征方雷,派了他的属僚引把这件事告到伯懋父那里。说:“在的时候,伯懋父曾罚得、显和古三百锊,现在没有能罚”。伯懋父命令说:“依法应该放逐像这些不跟右军一起出征的人,现在不要放逐了,应该交罚款给师旂”。 引把这件事告知中史写下来。师旂对扬这个判词,铸这件彝器。(唐兰释文解说)
这件铜器铭文记录了西周中期军法处罚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法律制度,是研究法律史的珍贵资料。
史宜父鼎史宜父鼎,西周晚期,饪食器,通高37.5 ,宽37厘米。
鼎双立耳微向外撇,腹略鼓收敛成圜底,兽蹄足较粗壮。口下饰几何纹。造型和纹饰具备西周晚期青铜器的特点。
器内有3行16字铭文:史宜父作尊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
陈侯鼎陈侯鼎,春秋前期,饪食器,高23.6厘米,口径31.6厘米,重5.58kg。
鼎敞口,翻唇,口沿外附双耳,盂腹,三蹄足,腹上部环饰窃曲纹带。
器内壁铸铭文4行21字:
唯正月初吉丁
亥,陈侯作□
嬀四母媵鼎,
其永寿用之。
该器的铸造时间为某年“正月初吉丁亥日”,铸器者为陈侯,物主为“□嬀四母”,“其永寿用之”为祈语。器物主人嬀姓,女姓,名四母,出自陈侯王室,嬀字前无法辨认的字可能是四母的排行字。
从器物的特征看,陈侯鼎的盂腹较似以毛公鼎为代表的西周晚期同类器,但已变浅,蹄足也向细长发展,窃曲纹笔道略见粗疏。铭文在布局上注意上下的排列,同时也考虑左右之间的交替,笔道流畅,遒劲有力,从铭辞内容看属媵器之类。上述各项都具有春秋早期的同类器及其它类别的青铜礼器共有的时代特性,故定陈侯鼎为春秋早期器。
该鼎原为前清翰林院编修陈介祺旧藏,《簠斋藏古册目并题记》著录。陈氏手拓其铭,传之于世。五十年代,该器归为国有,入藏故宫博物院。
单孝子鼎单孝子鼎,战国前期,饪食器,通高23.6厘米,宽31.8厘米,口径21cn,重4.64kg。
鼎圆体,三蹄形足,双附耳,有盖,盖上饰三牺。器身饰弦纹二周。
盖、器对铭,各铸铭文16字:王四月,单孝子以庚寅之日,命铸飤鼎鬲。
意为:在王四月庚寅这一天,单孝子命铸煮食之鼎。
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铜鼎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铜鼎,明,饪食器,通高21厘米,宽15.7厘米,重2.28kg。
此鼎为圆形,短颈,鼓腹,双立耳,四扁形兽足。器身饰花纹,以回纹、勾连纹为地,口沿下为一周对蝉纹,器腹主体纹饰为四组兽面纹,四足纹饰与造型相结合,形如上攀之龙。器外底有阴铸篆体铭文,字口填漆。方款为“敬一主人”四字,边款环以“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肆拾器”字样。
作为仿古彝器,此鼎融三代礼器的造型、纹饰于一体,把方鼎的四足移到圆鼎上,同时采用扁平外撇的兽体替代圆而直立的柱足或蹄足,从而打破了传统的圆鼎三足而立的形式,完成了造型上对方鼎和圆鼎的双重模仿。纹饰的仿铸采用商周时期普遍流行的蝉纹和兽面纹,布局上也不改三代以兽面纹为主体、以蝉纹带为附属的古风。
雷纹四足方鼎雷纹四足方鼎,清乾隆,生活用具,高14.8厘米,宽13.3厘米。
此鼎体呈长方形,平折沿,束颈,口上有双立耳,平底,四柱足。腹部四面均饰有雷纹和直纹,直纹居中,雷纹环绕于直纹四周。外底中央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此器是清宫造办处仿照西周早期的青铜方鼎制作的,不过二者的区别也很明显。
西周早期的方鼎为直颈,而且这个时期的雷纹线条流畅。而雷纹四足方鼎则颈部内收明显,造型相对古板,雷纹装饰线条生硬,结构规整。此鼎内还有烟熏的痕迹,表明该鼎已被派作香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