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读书

转行,你准备好了吗?

2018-10-24  本文已影响121人  巴掌_

职业,几乎是我们每个人的身份标签,教师,工程师,企业家,咨询顾问。人们习惯于用不同的职业title来定义自己,也就是因为这样,当职业已经成为个人身份的象征之后,改变现有的身份----“转行”就成了很多人想做又不敢做的挑战。

当你受够了日复一日重复无聊的工作,想要有所改变的时候,是不是也疑问过:我准备好了吗,我可以转行成功吗,这样可行吗,我要不要放弃现在辛苦奋斗来的地位呢?

如果你踌躇不前,或许读读这本书会对你有帮助:转行发现一个未知的自己【美】埃米尼亚·伊瓦拉

这本书用真实的职业转换例子,说明了在转行过程中人们可能犯的常规错误,以及如何才能更好的实现职业转换。

一、本书最核心的一个观点是“先行动、再计划”,说到转行,很多人的第一直觉是先做个测评看看自己性格适合什么,再高级一点的,找个职业规划师花几千块咨询一下。这是现在的主流转行方式,即寻求专业顾问的意见,用各种测评来确认自己适合什么,然后向着那个方向努力。可是,这种测评真的百分之一百准确吗?人是真的只有一种可能性,只有一种性格,或者一种性格真的就只适合一种行业吗?

答案很肯定:不是的,一个人并不是单纯的只有一种性格,也不是单纯的只有一个自我,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有很多种可能的自我。人们需要通过实践来了解这些“可能的自我”,而不是通过内省。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不去体验,我们也不会知道这份工作每天都需要做什么,挑战在哪里,我们是不是能应对这样的挑战?

我们只有感觉、触摸和品尝到各种可能选项后,才会意识到自己其他的可能性,才会改变。

所以,先行动起来,从改变自己做的事开始,尝试不同的路径,再去回顾尝试过程中的想法、感受和需要,不要过多专注于分析和计划你进入新职业的方式。

更不要花太多时间在寻找真正的自我上,自省确实重要,但很多时候它可能会成为我们不愿意行动的挡箭牌,思考“我们是谁”远没有探索“我们是否真正是想象中的自己”来的重要。

二、不要妄图一蹴而就的完成职业转换,要去实验新角色

要抵制住“下一个重大的决定,一次改变所有的事情”的诱惑,挖掘一些能帮你感受新的工作内容和方式的项目,把它当做业余活动或平行的工作,从而实验你在项目中的新角色。

很多人转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突破,或者是现在的工作做烦了,或者做不下去了。无论是哪种原因,都会导致人们对于转行的期望过高,甚至有人会期望只要转行就会拨云见日,柳暗花明又一村。

与期望过高直接关联的是对困难的预期不足,所以当有些人一时冲动之下辞职离开目前的行业,将所有的期望和关注都投入到新行业时,极有可能会发现,开始一个新行业需要应对的困难和挑战更严峻,期望未能满足的落差往往更容易导致放弃。所以,如果想要转行,不要妄图一蹴而就。

从小处着手,以做副业或临时任务的方式循序渐进,不要过早的决定,花一些时间来逐步确定你具备的独一无二的能力或性格优势,包括自己的长期稳定偏好。然后去尝试不同的领域,通过比较不同的尝试体验来收窄你的选择范围,最终聚焦你要转换去的行业。

书中的案例,几乎每个人从开始行动到彻底完成职业转换,平均需要3-5年左右的时间。因为我们除了转换的是职位之外,更多的是一种身份角色。新旧角色的交替总是需要一个长期且艰难的时间段的。

三、跳出你现在的圈子,去认识新的人,找到你想成为的那种人

当你想要重塑自己新的职业身份时,最了解你的人反而最可能阻碍你,家人或朋友已经习惯了你的职业身份,虽然他们本意是很想给你支持的,但却往往会加强或是拼命保住你想摆脱的旧身份。

所以跳出你现在的社交圈,去寻找你的榜样和能为你的职业转换提供帮助的人。找到另一个可能的你和以不同方式生活与工作的活生生的例子。这些人才可能是你职业转换过程中的“贵人”。研究也显示,弱链接的人际关系往往才是机会的来源,比如作者本人现在参与的“思新女性发展中心”创业项目,就是源于一次英语社团活动,现在的合伙人是当时社团组织者的导师。

除了以上三点,书中也介绍了其他在职业转换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当前进受阻时,退一步,花点时间从焦躁的状态中撤出来,但不要太久,久了就是停止。

所以,转行并不需要等完全准备好了才开始行动,根本不存在万事俱备的那一刻,与其问自己“我准备好了吗?”不如问“我真的想转行吗”

正如本书的扉页上写的那样“犹豫不决只会让你一再拖延,光阴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被浪费的。你是真心想寻求改变吗?那就从现在开始吧”—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