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全书详解,第十二书
这封家信,写于道光22年正月,信的内容比较简短,从后文可知,并不是曾国藩自己亲手所写,而是由他的弟弟曾国荃代笔。我猜想,由曾国荃代笔所写的原因,大致是因为曾国藩要忙于正月团拜,人情往来,望门投帖,而曾国藩又是好交朋友的一个人,此时的曾国藩为翰林,所忙的事物应该非常繁杂,加之又代理长沙会馆的事务,所以更应该是忙上加忙。再看这则书信内容,主要是以报平安为主,没有什么相关重要的事,自然就由曾国荃代笔了。
第一节,交代书信往来。
第二节胶带家中一切平安吉祥
第三节,与家中相互寄送的物品。一个是要往家中寄的鹿肉脯,北京离东北较近,所以鹿肉之类比较多,而南方一定很少见,所以过年之时,用这个东西来作为礼物孝敬堂上大人,以此可见,曾国藩之孝心。
而 曾国藩说自己所需用的是家中的大布,大布是什么呢?就是宽幅的棉制土布。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第一曾国藩在京中生活仍旧十分窘迫,需要自己家织的大布。第二,当时的清朝统治下的中国,仍旧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百姓主要用的布匹是自己织的棉布,而这一年的春天,英国人的舰船,从天津暂时撤回之后,转而进入镇江,鸦片战争进入最后的阶段,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逐步结束了的小农经济,逐步向帝国主义打开了自己的市场。中国即将面临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
正如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所说,
值法国大革命之风潮既息,绝世英雄拿破仑,窜死于绝域之孤岛。西欧大陆之波澜,既已平复,列国不复自相侵掠,而惟务养精蓄锐,以肆志于东方。于是数千年一统垂裳之中国,遂日以多事,伊犁界约,与俄人违言于北,鸦片战役,与英人肇衅于南。当世界多事之秋,正举国需才之日。加以瓦特氏新发明汽机之理,艨艟轮舰,冲涛跋浪,万里缩地,天涯比邻,苏伊士河,开凿功成,东西相距骤近,西力东渐,奔腾澎湃,如狂飚,如怒潮,啮岸砰崖,黯日蚀月,遏之无可遏;抗之无可抗。
而也正是在这一年开始,曾国藩致力于程朱之学,与几位好友立下日课,相互砥砺,以求自新。(曾国藩年谱)这一年,曾国藩32岁,也许他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中国的历史将会有怎样的一番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也许还不知道自己将用自己的微博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为大清王朝的命运又续命了一百年。
第四节,仍旧接前文,交代同县的李碧峰状况。
《曾国藩家书》全书详解,第十二书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初七日 致父母书
男国藩国荃跪禀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去年十二月廿一日,发平安信第十七号,内呈家中信六件,寄外人信九件,不知已收到否?
男与九弟身体清吉。冢妇亦平安。孙男甲三体好,每日吃粥两顿,不吃零星饮食,去冬已能讲话。孙女亦体好,乳食最多,合寓顺适。今年新正,景象阳和,较去年正月甚为暖烘。
兹因俞岱青先生南回,付鹿脯一方,以为堂上大人甘旨之需。鹿肉恐难寄远,故熏腊附回。此间现熏有腊肉、猪舌、猪心、腊鱼之类,与家中无异。如有便附物来京,望附茶叶、大布而已。茶叶须托朱尧阶清明时在永丰买,则其价亦廉,茶叶亦好。家中之布附至此间,为用甚大,但家中费用窘迫,无钱办此耳。
同县李碧峰苦不堪言,男代为张罗,已觅得馆,每月学俸银三两。在男处将住三月,所费无几,而彼则感激难名。馆地现尚未定,大约可成。
在京一切,自知谨慎。
即请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