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子》读治平之术

(10)《管子·枢言》:如何正确地帮助别人?什么才是真正的贵和贤

2020-06-24  本文已影响0人  阳明悟行学宫

管仲还谈到了如何正确地帮助别人。《管子·枢言》曰:“欲知者知之,欲利者利之,欲勇者勇之,欲贵者贵之。彼欲贵,我贵之,人谓我有礼。彼欲勇,我勇之,人谓我恭。彼欲利,我利之,人谓我仁,彼欲知我知之,人谓我慜。”在现实生活,帮了人,人家还不领情的现象很多,所谓“好心当成驴肝肺”,不可否认,有的人是缺乏感恩之心,认为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但在更多时候,问题其实处出帮助者自己身上。

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先确定对方的真正需求,而不能一味地以自己的眼光来判定别人需要什么,然后无比热情地投入到自我感觉良好的“助人为乐”之中,否则不仅会吃力不讨好,还容易引起矛盾。管仲这里以非常浅显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帮助人、成就人这件事情上的原则和心得,那就是别人需要什么,我才给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广泛的赞誉。

即想要知识的人,我就让他获得知识;想要利益的人,我就让他得到利益;想要勇气的人,我就使他拥有勇气;想要高贵的人,我就使他尊贵。他想要高贵而我使他高贵,人们会说我很有礼;他想要勇气而我使他有勇气,人们会说我恭敬;他想要利益而我给他利益,人们会说我仁爱;他想要知识而我让他有知识,人们会说我聪敏。

《管子·枢言》中又说:“贱固事贵,不肖固事贤。贵之所以能成其贵者,以其贵而事贱也,贤之所以能成其贤者,以其贤而事不肖也。”在这里,管仲讲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贵和贤。管仲认为,卑贱者侍奉尊贵者,不肖者侍奉贤者,这是天下的公理。然而,真正的贵人其可贵之处,正在于能够以其尊贵的身份反过来侍奉地位卑贱者,同样,贤者之所以贤明,正体现在自身贤明却能侍奉不肖者。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明白管仲的弦外之音:尊贵和贤明的根本并不在于身份,而在于胸襟和智慧。一般古代的英明的帝王都懂得尊贤下士的道理,也留下了很多这方面的佳话轶事,比如著名的“三顾茅庐”,当时刘备虽然势力不大,但也是一方诸侯,诸葛亮虽然在南阳士人之中素有才名,但毕竟还是一个躬耕陇亩的布衣书生,刘备想见诸葛亮,没有差人召唤,反而屈尊远行,亲自拜访,可谓给足了诸葛亮面子和尊重,不仅如此,在两次拜访落空以后,仍不急不躁,虔心再访,尤为难得。

还有历史上著名的贤相伊尹,原本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奴隶,因为善于烹饪,得以以商汤王妃陪嫁的身份来到成汤的王宫当御厨。有一次,成汤吃了一道伊尹精心烹饪的菜肴,觉得十分美味可口,便随兴问起这道菜的做法。伊尹便讲了自己“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烹饪理论,并借机延伸发挥,以烹饪的道理谈论治国之道,成汤见伊尹说的头头是道,又合理切情,觉得他有才华。

后来经过深入了解交流,成汤确信伊尹是不可多得的治国之才,最终破格任命伊尹为相,并给以他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伊尹果然不负所望,上任以后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商朝国力迅速强盛。

伊尹历事商朝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余年,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也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伊尹逝世以后,被后人奉祀为“商元圣”。商汤也因为知人善任,礼贤下士而为人称颂。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