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知识
今天的课程题目是“用案例加强理解:用案例说明一个知识”。课程中引用了普朗克和司机的故事,又引用了芒格由这个故事得出来的结论,即“普朗克知识”和“司机知识”,并由此来说明什么是真知识,什么是假知识。
同样一个故事,为什么在大多数人都认为它讲的只是真知识和假知识的情况下,核聚老师并没有盲从,即便是对芒格这种牛人的结论,而是从同样的故事中,挖掘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产生了一连串的思维加工过程,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回想以前旅游时,导游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嘴皮子很溜,故事信手拈来,而且几乎不喝水,也不会因说话多而哑嗓子。我对此的直观感受就是佩服,觉得导游嘛,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除此之外,我并没有多想什么。
直到学习了今天的课程,又碰巧是在旅游途中,我很快就照葫芦画瓢,创造出了一个词语:“导游知识”。
西安是一古都,负责我们这次旅行的导游自然讲解的都是一些历史知识、历史故事。
因为我的脑中已经有了清晰的关于记忆遗忘曲线的知识,所以,在听这些知识、故事的时候,我刻意过一会儿就回忆一下刚才听到的内容,很成功地证明了遗忘的残酷性。同时,这也促使我通过导游这个职业的特点,深挖这项技能习得的原因。
稍加思索,我们就会知道,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游,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身体素质好、热情、耐心、细心、解说熟练。
首先,身体素质是个硬条件。
导游是个辛苦的职业,如果身体素质不过关,几天的行程是撑不下来的,不仅如此,还得会用嗓子,会保护嗓子。而这些,是需要学习和锻炼的。
具体要如何做呢?想像一下,她可能要进行必要的体能训练,由此来锻炼自己久站的能力,还会通过咨询医生、询问同行、网络搜索等多种渠道,了解用嗓知识,学习用嗓技巧。
其次,热情、耐心、细心是必备的素质。
想像一下,作为一个导游,如果在这几个方面欠缺,那得到的就是游客的“差评”,差评多了,自然会影响她的收入,她必须要变差评为好评,才能得到一个理想的收入。
怎么办呢?态度上要转变,把游客当作上帝;向同行学习,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实践中一次一次地练习、校正。
最后,解说熟练是硬功夫。
那么多的历史知识、故事,如何记得很清晰?
我们再来想像一下,她首先要会讲普通话,如果讲得不标准的,甚至是错误的发音,就要下功夫了,对照字典,纠正错误发音然后一遍遍地模仿、练习,直到发音标准。
其次,要广泛搜集资料,并筛选出最吸引人的、有价值的、鲜为人知的那些资料,然后一遍又一遍地背诵、抄写、默写,每个朝代、每个人物所对应的故事必须非常准确,直到能够脱口而出。
再次,要将旅游线路与历史知识、故事完美匹配,这也是需要在大脑中不断模拟的。
由此可见,成为一个优秀的导游,并不是我们想像得那么简单。
“导游知识”同“司机知识”一样可贵,为什么?因为她同样已经具备了巨大的潜力去掌握真知识。如果她将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导游这个过程,原封不动地照搬,从头开始学历史学,一步一步地学下来,就可以很快具备历史学教授水平了,而不再是一个导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