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考工记》随想
是许多天前零零散散地囫囵读完的。
当时只觉王安忆的文学世界竟是这般出彩,清丽俊秀却毫无矫作之美,近来心中所思所虑甚繁,想起了这本书,惊觉书中之人的宿命恰巧是我苦苦冥想而不得的答案,思索着无论如何今日要提笔写下点什么才好。
特殊时代的陈书玉只此一人,然而放眼现在芸芸众生之中其实也不乏同类之辈,我又何尝不是?
感慨于陈书玉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变动之中始终坚守自己恬淡、从容的内心,然而孑然一身的他其实也是孤寂的。我一页页审视着他的人生,年少时那股意气风发,终归是被时光冲淡了去。他究竟是自卑的,不论是对年少时遇到的采采,还是对后来的教师同事,他始终没有勇气跨出那一步,抑或是拨开那团他给自己结下的心结。我为他的寂寥而匆忙的一生感到可惜,他本值得更精彩的人生,却被自己所累,被家庭绊住。
我甚至会想,陈书玉就是那座祖宅,他一点点消逝在时代之中:当它生逢其时时,它光顾着自己的门面了;当它与时代脱轨时,它又不安的、拘束地存在着,进退维谷。无法做到全身而退,也全然不顾自己内心的想法,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它最终是乏了,老的全身都散架了。
陈书玉与宅子,大概是相互牵拌而又相互陪伴着的吧。毕竟那座宅子,窥见了许多流年的秘密。
看完这本书,我不禁想道:倘若真的如他一般孑然一生,会有遗憾吗?我从书里找到的答案是:会的。可那又怎么样呢?我反问我自己。
一个人路过这荒诞的人世间,偶尔流连于某一处的风景,一路走走停停,是谁规定的,一定要别人的陪伴?大家都是赶路人,别人忙着路过你的世界,你也会不经意间闯进别人的世界,有缘的自会相互成就,无缘不过擦肩而过,会错过的,都不是有缘人。人生中最好的三种状态是:不期而遇,不言而喻,不药而愈。你看,不论是哪一种状态,它都讲究一个“无为”的道理,凡是刻意为之的,终究少了些意味。
佛说,遇见的都是该遇见的,没遇见的也是。
一个人,不过是一人一屋,不变是三餐四季,又有何惧?何况“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也是一种不错的人生体验。或采菊东篱下,或独坐敬亭山,或独钓寒江雪,不论是哪一种,都会充满无限的乐趣。
这世界总归是这样的,有人幸福着,便有人痛苦着,有人成群结队,自会有落单之人,一切顺势而为,岂不喜哉?陈书玉的一生,其实也并不总是遗憾,了无牵挂,乏了便睡,来去自由,仔细数着日子过活,每一天的时光就这样静静流逝,人生不就是这样吗,看过春暖花开,听过夏蝉冬雪,赏过烟雨江南,叹过北国风光,来人间走了这一遭,受了这一遭的罪,也享受着胜过琼楼玉宇的人间烟火,并无大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