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004&【下元】读《三国史话》
这是中华书局“大家小书”系列的一本,是吕思勉先生在治学之余写的一本小书,针对的对象并非是同样为研究历史的学者而是普罗大众。这对于我们业余人士其实是很占便宜的。一来不会太枯燥,可读性强;二来可以了解到大家的观点,扩充或者纠正一些固有的知识点。
我没有读过《三国演义》,遑论《三国志》一类,同时我也并没有看过三国相关的电视剧,只是很多年前听过几集易中天的品三国,也没有玩过真三国等游戏,所以可谓对三国的了解程度可以媲美一张白纸,仅仅只有之前上课时的一些耳熟能详的典故。所以在因为种种原因想要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时候,我竟是庆幸自己什么都没读过。
《三国史话》里头澄清了不少演义中或者历史上被人广为认可信奉的“错误”。
1、史书记载不一定真实。
虽说一讲起史官,我们所想到的就是如司马迁一样正直不阿坚持真相的形象,但事实上历史的记录是一件并不简单的事情:首先,历史记录总是滞后的,写史并非录像,可以同步及时,加之,很多历史其实是在很久以后才有人会书写,或考据或猜测,要想完全还原真相是完全不可能的。其次,史官也有个人偏好,即便是刻意要求自己公正对待,也会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况且后面的朝代写前面朝代的历史,总会有一些偏颇之处。再次,也有史官并没有记录真相,这也是不无可能的。
2、知人论世。
吕思勉先生写着本小书的时间点值得注意,他写这本书也是有一定目的的,借古讽今、借题发挥,但你说他写这些,包括对曹操的正面评价,对司马懿的极度厌弃是否意有所指,所涉及的问题也太复杂,也不用太较真。
“政治的斗争虽非人人所能直接参加,政治的好坏是人人都要受其影响的,并不能置诸不管。而各个人,只要能明于政治的好坏,也并不要丢掉自己的事情去做政治工作,只要站在自己的本位上,对于当时的政治家,或者帮助或者制裁,就很可以决定他们的胜负了。”(《三国史话》)
易中天讲三国的时候,频繁提到一句“熟知人性才能胜利”,以及总是在说,一旦一个地方安定,那么你想去谋取它并不容易,因为老百姓有的吃穿,生活富足,那他才不管统治者是谁呢。乱世出英雄。
曹操底下的谋士郭嘉就是一位洞悉人性、神机妙算的军事天才,看透了对手的品性才能不惧于出险招,谋得更大的胜利。
3、以史为鉴?!
李泽厚指出,西方社会走的是一条发展之路,其实质是否定之否定,比如,基督教徒批判古希腊的异教徒,文艺复兴批判基督徒,卢梭批判整个西方社会,通过否定实现对传统的扬弃和批判性的继承。而中国走的却是一条积淀之路,其实质是肯定之肯定,每次肯定都会在旧有的东西上添加新的东西,但从未进行过系统性的批判和反思,比如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直到五四,又走上了另一条极端,全面否定,从未进行理性的扬弃。
所以我们现在还能通过《三国演义》来玩政治。
也并非说以史为鉴不好,但其实很累。
*又是不知道写了啥,感觉想说的太多但写不出来,渣渣鹿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