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翔语

上海交大考博被鸽记

2019-12-19  本文已影响0人  杨小歪不太乖

       说说去年上海交大考博被赠空欢喜的事情吧,希望文字说得清晰,大家看的明白,我能忘得干净。

       我是2016级硕士生,就读于全国top10的985高校(大陆地区)。虽然导师想留我在本校继续读博,但秉承着“人往高处走”的心态,便婉拒了导师的好意。截至研三上学期初,我的成果有三篇SCI文章(包括一作和二作),一篇中文核心,两个实审中的发明专利和一个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因此把读博目标定在了专业排名更高的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浙江大学,前两者更为心仪。四所院校同时都有联系。

       主要说上交吧,哎...

       2018.9.25,给上交的一位博导A发了邮件,并附上了自己的简历和科研成果证明。

       2018.9.27,博导A回复邮件,态度并不明确,叫我联系招生办询问。我当时心里知道是凉凉的,因为相比起中科院和浙大的博导回复,这种回复大概率是没有名额,或者不合适,不想收你。因此之后也把精力投入到中科院与浙大的“申请-考核制”博士报名和材料准备中。

       2018.10.16,惊喜收到博导A的邮件,说是有和上交医学院有一个交叉培养博士名额,并附上了招生简章。我兴冲冲的打开并迅速了解情况。简之,博导A与医学院的一个博导要合作培养博士生,但医学院博导属于第一导师,博导A属于第二导师,他们的博士生的培养方案,学籍,毕业条件及学位授予全归第一导师所在单位管理。也就是说,如果被顺利录取,则归医学院管,将来毕业就是医学博士,并且学习年限为三年。这可是相当划算,毕竟如果我还按原专业读博的话,就是工学博士,并且学习年限四年。

     2018.10.16 晚上,接到了博导A的电话,询问我的意见并向我说明情况,并表示虽然自己是第二导师,但是以后是要跟着他做实验,发文章。并且说我现在做的课题跟他的研究方向比较契合,希望能报考。挂断电话之后,仔细看了博导A近几年的文章,瞬间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儿,幻想着读博之后的场景:上海有我心心念念的好朋友,做的是相对熟悉的课题,拿的是医学博士学位,还能早一年毕业。哇,我一定是传说中被选中的孩子吧。

     2018.11.10,报名系统开放,网上报了名,上传了所有必要资料。其中有一项博士期间拟研究课题,也是询问博导A之后,按照他的研究方向做了计划。

     2019.1.16,准备英语考试,因为第一导师博导属于医学院,按照规定,我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英语水平考试。事实上,报考医学博士都要参加三月初举办的全国医学博士英语水平测试,只不过有的学校可以自主命题,上交就是其中之一。whatever,英语本身就是我的强项,所以我很有信心。

     2019.3.8,赴上海,认考场,由于路痴属性,骑着哈罗单车来回穿梭于酒店与考场之间,直到把路记熟。事情办妥后,与博导A约好,考完试后去办公室找他面谈。有人问我,为什么不能直接打的去考场,省些认路时间用于复习呢?第一,我对英语有信心;第二,屈服于贫穷(诶嘿嘿)。

     2019.3.9,这一天下雨了,雨很大。上午参加英语考试。下午按照约定时间,找博导A面谈。谈话十分和谐,我感受到了博导A对我的满意和期待。作为一个求学者的本能,我迅速并清晰的捕捉到一句话“你英语能过线么?我觉得你没问题的,你只要英语过了线就没问题的”。之后还带我参观了实验室,结识了他的学生们,也带我见了那个医学院博导。一天下来,满心欢喜。

      2019.3.17,出成绩,中规中矩75分,而往年分数线60分。发短信给博导A表达喜悦,同时博导A回复表示赞扬并要我继续加油。

     2019.3.18,随即开始准备专业课复习,专业课是诊断学。对于工科出身的我,这无疑是很陌生的知识,所以我打算用比较长的时间复习,好在我的短时记忆力很好。很快时间,我把重点背的滚瓜烂熟。那一段绝对是我有生以来医学知识最为丰富的时间,不由自主感叹医学生的艰辛。

     2019.4.23,晚上九点,突然收到复试通知,4月25日上午七点半复试。我?????????? 缓缓打出一亿个问号。提前不到48小时通知可还行?

     2019.4.24,急匆匆买了票(含泪斥巨资买了机票),订了酒店。到达上海,认考场,改PPT。给博导A打了电话,没人接。

     2019.4.25,上午七点半,没有按时开始笔试,而是先收材料。通过大家的毕业证发现,进复试的人中有80%都是上交的学生。瞬间想通了为什么复试通知如此仓促。接着笔试,题做的也很顺利,都是开放性简答题。然后!笔试完之后当场通知面试。我??????????? 再打出一亿个问号,又提前不到1小时通知可还行?幸亏我带了优盘!我报考的科目,复试进了3个人。面试一个一个来,甚至没有提前安排好顺序,莫名其妙我第一个进去,然而我是Y开头啊...进办公室之后,惊呆了,博导A不在,面试官都是医学院的博导,也包括我报考的第一导师。讲完ppt后,可能隔行如隔山吧,他们也不知道我在讲什么,问了一堆可有可无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选上交啊?”,“对自己的文章做了什么贡献啊?” 所以..我辛辛苦苦做的ppt,做的课题报告,做的拟研究方向有什么意义?出了考场,第一时间给博导A打电话,想询问为什么他没来面试,但只回了短信“在出差”。

      2019.4.25,16:30,接到研招办电话,落选。询问录取者姓名以及落选原因,研招办老师回答说“人家英语不是比你高两分么?”  好的,我知道了。

     2019.4.25,20:01,接到博导A电话,我竟然难过到说不出一句话,他在电话那头表达诧异,表达抱歉,表达惜才,甚至表达对录取者的陌生。但是有什么用呢...

     2019.4.26,13:34,通过查阅知网以及web of science的文章,突然发现被录取的学生是医学院博导的毕业学生???????????? 之后联系上了另一个落选的学生,见面聊了一下。他说自己也发现了这一情况(不得不说工科生的侦探搜索能力可真强),并且博导A几乎对我们俩说了一样的话。并且,我们俩都为了这个名额,放弃了浙大,中山大学,中科院,东南大学等学校的机会....

     2019.12.19,我依然没有从这个阴影中走出来。莫名其妙就会想到这件事,然后心头上就像被开了一枪,剧烈跳动,收缩然后窒息。当然有后遗症,我会不相信别人对我的夸赞和期待,我会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长相,我会在无数个深夜怨恨我自己,我会对上海产生恐惧,会对面试前喝过的奶茶产生厌恶。

    呵,这一场空欢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