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新词的核心方法--置于不同语境中重复

2018-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Hi_SY

一个新词,从不会说不会拼到占为己有,关键在于置于不同语境中重复!


对于一个新词,从不会读、不会拼到占为己有,究竟经历了什么?对于这个过程,我们时常困惑。像have,it,are这种词,放下多少年不理会,怎么也没忘呢?但那些陌生的词,曾经也是那么用心的背过,又都哪去了呢?而现在,脱离了课本,在原来的基础上,想再提升一个档次,怎么做才相对高效呢?

当大咖回首过往,早已看淡了细节

但在小白眼里,也许这些都是重点

以下记录的是小白前行的过程

目标:

笔者自今年6月起回炉重造英语,些许体会,与小伙伴们分享,本文意在分享学习方法,方法正确可随意选择任何平台学习。

背景:

笔者本次学习前,水平介于初中至高中之间,四级考了8次,没过!

下面是对多听、多说、多看的解读

说明:

1.本文中的新词,均代表曾经努力记过,但尚且未根深蒂固的,绝不包括have,it这种耳熟能详的。

2.全文中没画重点的项目并非不重要,而是多半为你已知,为确保全文完整性,仍一并呈现。

一.记不住新词

即便是采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法单纯的记单词,长期搁置,仍然会忘。

一个新词,从遇见,到掌握,经历的过程如下:

1.第一次遇见,在语境中会读

无论是在素材中,或者是做的speech,多读几次,确保在当前语境中可以顺利的读过去;如果该词在选中复述的素材中,当复述时,头脑中要有该词的影像或称为整体轮廓,即使拼的不完全正确也没关系。比如:perspective,很长,脑中的影像大致是,p开头,有s、t、v、c,tive结尾,以及大致长度,具体是per还是pre记不清没关系,不写不会暴露。

2.再次遇见,一见如故

此次无论是在新的素材中、与他人的交谈中、各种其他的途径中,如果是听到的,觉得很熟悉,但一下反应不出来词义的,默默的重复几次发音,试图拼写出来,多半会有结果;如果是看到的,就好像是在陌生城市中,遇见了久违的朋友,一下就能认出来。

3.三个例子

1)在与A的对话中,对方讲到“广场”这个词,用的是汉语,我查了一下,square,后续的谈话我们说了几次这个词,至此,暂且告别几日。大约一周后,在与B的对话中,对方讲到“square dance广场舞”,会觉得熟悉,但一下没有反应过来,结合语境重复了几遍发音,记起了它。

2)在英文版卡通片Mofy10中,出现过miracle,数日后,再听TED时,众多陌生的词中,会一下捕捉到这个词。

3)做speech时,多次用到opportunity,后续在听课中、交谈中,多次出现该词,自然掌握。

4.总结及补充

1)第一次遇到一个新词,一定要保证会读,有一定印象,否则,再次遇到即为第一次遇到。

2)重复的途径不限,只要该词被代入至一个新的语境即可。

3)如果,一篇复述过的素材中,有你非常喜欢的常用短语,但谈话中、做speech中、后续素材中,长期未再现,此类词在你的世界中很可能并非高频词,若希望掌握,再次回到原始素材中复习一下。

4)对于未得到重复的词,即便第一次遇见时可以读熟,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在记忆中淡化。暂且可以洒脱的认为它们在你的世界中,不是高频词汇。

当一个新词从多个维度再现,记住它即不再牵强。Make speech和talking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可以自然的应用一个新词之时,才可以理解成已掌握。只通过一个途径,也可以达到目的,但并非高效。所以,Make speech、talk with others、input(learn new articles)尽可能均衡采用。

二.speech

2018年6月至今,共做过120个1分30秒左右的speech录音,60个英文Mofy的观后感,60个日常生活话题。

细节

1.查词及“转译”

当一个1分30秒的speech中,包含10-15个生词时,不会感觉吃力,当包含30个生词的时候,顺利说完的难度增加不止一倍。此时,建议控制查词数量,充分调用已有词汇进行表达,比如:希望使用“概念”一词,但不会说,换成mean,这个暂时也不会,换成idea,实在不行换成thinking。这个过程,笔者称为“转译”。当下次再用到这个词时,且查词数量相对较少,可以查出 “概念”一词。

2.卡顿重新来过

Speech中,只写查出的新词,不要写下全文照读。照读的方式,当时做speech录音很快,但新词被重复次数有限,仍旧很陌生。建议只写查出的新词,遇到这个词,读过去,其余部分直接说。每次不完全一致没关系。此时,卡顿的地方,往往是新词出现的地方,开始的时候,仅仅1分30秒的speech会耗费1小时以上的时间,作出10-15个主题差异不大的speech后,明显顺畅很多,此时会有一些重复出现的新词。所以,平静的接受卡顿,在重新来过的过程中,新词随着一遍遍的重复,渐渐的强化印象。

3.尽量校准发音

我们经常讲:笑不露齿,实际在生活中,大多数人做到了讲话不露齿。这个习惯会导致前期学习英语发音不准,该张嘴发的音不张嘴,得过且过会导致与英音美音均有差异,看是不然,却埋下了听不懂的伏笔(别人说的听不懂,你说的别人听不懂),所以,既然学一个新词,建议尽可能说清楚。

三.talking

1.听不懂对方陈述

此处引用英语老师杨翠先的一个观点:“我们能听懂的,一定是我们听过的。”

1)为什么明明知道的词,却听不懂

看见能认识,但听着不熟悉,眼睛懂,耳朵暂时不懂;

我们印象中的发音,与标准发音相差甚远,这也是为什么学新词的时候,尽量校准发音的原因;

对方语速极快,存在多处连读、弱读。

2)解决方法

当我们与他人交流时,首先要听对方讲话,此时,对方表述中所用到的一些词,即便写出来,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又不好意思时常告诉对方翻译过来,怎么办?

首先,态度很重要,关键是要本着继续聊下去的心态;

然后,试图拼出来或者写下来听不懂的词,如果似乎曾经听过或者见过,多反应一会;

以上方法未果,说给翻译APP,索性对方发音极其标准,APP会给出答案;

若以上仍没有结果,最后一个办法就是反复播放对方这段语音,结合对方的语气及前后语境,听N次,同时努力的猜,80%的情况下,会发生奇迹。

2.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1)先自己做一些日常话题的speech,尽量选择与自己日常工作、生活相关的场景,尽可能的加入想传达给他人的想法,当作出10-15个speech以后,已经按照自己的说话方式积累了一些新词,此处引用英语老师杨翠先的一个观点:“先容隐错误吧”。不然开口说话遥遥无期了,等以后遇到正确的表达方式再改。

2)还是那句话,不会的词,努力的去解释,充分调动脑细胞的过程。

四.输入素材

逻辑上,应该先陈述输入素材,input的部分理应先行,但实际上,我们曾经有些许的沉淀,另外,对于我个人,确实是按照make speech、talking、input的顺序解锁的,所以,暂且看来顺序因人而异。

1.素材选择

1)在“N+1”原则中选择不反感的素材:为了保证能读下去,建议选择的素材不要与自己的当前水平相差甚远,符合N+1原则为最佳,仅比当前水平高一点点。过难则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

2)逻辑性强

选入复述的素材,逻辑性强为宜,不要在记逻辑或前后语意上花费心思,这不是重点,我们需要的是新词、短语。例如大多数对话形式的文章,随机性较强,则非理想选择。

3)  包含常用新词、短语

素材中包含一定量的新词、短语,且尽量与日常生活接轨。若包含的新词或者短语过多,这样会增加复述的难度,因为读到连贯就需要时间,但如果能耐住性子复述几篇高于”N+1”难度的文章,收获也是不菲的。

2.素材听不懂

若听到的素材,由于新词过多的原因,导致听不懂,则此类素材与你当前水平有一定差距,此时,在茫茫长句中,捕捉曾经遇到过的新词,先巩固一下,然后再挑选部分新词、短语学习还是放弃随意处置。

3.巩固曾经的新词

对于一篇新的素材,先找出之前在其他素材或者任何语境中曾经出现过的新词,印象中尚且未根深蒂固。此时新的语境使曾经的新词得到有效的巩固。

4.复述素材

复述的时间远大于提取常用词及短语,但仅仅提取->读熟->造新句,当在后续素材中再次遇到这个词,只知道遇到过,具体词义、曾经出现的语境,很难回忆起来,甚至在哪篇素材见过,也记不清楚。而对于复述过文章中的新词,再次出现会很容易认出。即便复述过的素材,语句及新词长时间不用也会忘,但毕竟后续有幸得到重复的,记住的概率相对较大。

另外,复述不必追求一字不错,大体关键新词、短语依原文表达,其余无关紧要部分,不一致没关系,但如果将全文80%都洗一遍(转换为采用简单词表述),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就不得不回忆一下初衷了。

所以,复述虽耗时,但值得一试。

5.首先确保记住当前素材中的词义

一个新词,纵然有100个意义,能留在记忆中的词义每次差不多1-2个。其余的词义,即便当时造句会用,如果恰巧这篇素材没有选中被复述,几天以后,很有可能连这个词都记不得了。所以,贪多可能吃不消,不如仅复述素材中出现的用法。对于其他词义,以后遇到再补充。

终身学习

我们汉字3000字使用频率达99%。而英文单词数量约为63万,当然90%并非常用词,其年增长率数以千计,美国大学毕业生单词量约为7-8万。

感叹汉字如此博大精深的同时,似乎英语的学习过程,也很好的诠释了life-long learning的含义。

SO

投入的make speech吧,就好像有100人在听一样!

真诚的talking吧,就好像一见如故一样!

专心的input吧,就好像会铭记于心一样!

时间很贵,高效的方法是对时间最好的尊重!

未曾努力,

不曾遗憾;

在弯路上辗转,

消耗的时光又怎能无怨无悔!

小伙伴们如果有更好的经验,欢迎补充,欢迎反驳,欢迎交流!

see you next time!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