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2个人,一段生命故事
因突如其来的忙碌,有些日子没更文了,其实日更很容易,只是一直以来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不想把随随便便写下的文字拿来糊弄,心底总有个声音在提醒着文字里一定要有些价值和意义,或者能让人有所启发与帮助,所以,也总是期待自己能安静的多写出一些走心的文字。
气温终于有所回升,暂别了冬日里刺骨的严寒,明晃晃到刺眼的大太阳好心的眷顾着这个六朝古都城市的苍生万物,走在明媚的暖阳里如沐春光,愉悦的心情也在畅快里奔跑起来。
因业务关系,约见了一个多年前的同事。2个人,一座城,却经年不见,感叹世事人情,冷暖自知,若非事出有因,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刻意相见吧。漫漫人生路上的风雨兼程,我们遇见的每一个人,只是某一段旅程里的同行者,彼此陪伴的日子,或远或近,却始终要各奔东西。最后只剩下一段或清晰或模糊的回忆成就着我们的人生故事。
跟随她发的定位,我来到了位于市中心一座写字楼30楼的公司门口,老远就听到隔着门里面传来了大声说话依然耳熟的声音。是她,印象中大大咧咧的性子未曾改变。于是敲门,打开门的第一瞬间,“小彭,你来啦!”中气十足的女高音,还是我们一起共事时的称呼。
那年,应老板的要求,我从前一家公司跳槽到这家同行公司不久,业务部新来了一个女同事。年龄和我们相仿,大概二十四五岁。长得不算很漂亮,但是看上去让人感觉很舒服,是本地人。那时,我们这些来自各个异乡的外来妹,总是有种感觉:本地人自带优越感,与我们格格不入,很难融入到一起。
还好,她很随和,性格也好,自来熟。我们很快就打成了一片。那时的我们都年轻且单身,没有生活上的压力,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生活自在得无忧无虑。
后因有了更理想的工作,在共事两年后,我辞职离开了那家公司,虽算不上特别深厚的友谊,但当我收拾好东西离别时,却发现彼此竟也惺惺相惜。以至于在我离开公司后的四、五年里,我们依然经常在微信里相互问候,聊着双方的生活现状。
再后来,随着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从偶尔的聊天变成不闻、不问。直到前两天,我在朋友圈发了跟工作相关的宣传信息。是她正在关注的事情,于是重新聊起来,刚开始还有些陌生和不适应,聊开后,被尘封的记忆变得明朗,心与心的距离也在不断靠近。于是就有了10多年后的首次相约面谈。
因办公室的同事们正叽叽喳喳的聊着天,她把我引进最里面的办公室。坐下来细细打量她,浑身散发着年已四十、步入中年女人独有的自信与霸气,容貌和身材与当年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大大的黑框眼镜后面化着精致的淡妆,目光里透着成熟女人的精明。看上去依然细嫩的皮肤里透露着她这些年的养尊处优。
“你还和那时差不多,没什么变化,哎呀,都有白头发啦?”她说。“家族遗传的独特基因,我也很无奈。又不喜欢染头发,觉得不健康。所以就只能顶着一片多彩的白桦林来见你啦。”我朝她无奈的笑了笑。人生十几年,没变化是假的,在某些方面,比如,性格、神态变化不大情有可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但是生活的坎坷与经历和那些被岁月的年轮刻在脸上的细小的纹路从不会说谎,它们在静静的悄无声息的帮我诉说着这一路走来的沧桑。
坐下来,开始了彼此的畅谈。我们相互聊着现状,她前些年一直没有上班,都在照顾家庭。有几套房,家境算丰厚,老公收入也不错,经济上并不用她操心,但是现实却把她困在生活里无法走出来。
她母亲除了吃斋念佛,家里的什么都不管,也不着家。整天不是在寺庙,就是在是长江边,或者其他地方自发的念经超度逝去的生灵。还把80几岁的婆婆和有轻微中风的丈夫扔给女儿照顾。父亲也不省心,有糖尿病还偏喜欢吃甜的,嫌女儿烧的菜不合胃口,天天到外面买不健康的东西吃。老公忙着上班和出差,上二年级的8岁儿子,每天的接送上下学及周末的辅导班、辅导作业等一大家子人全靠她来照顾打理。
因实在厌烦了围着家庭转的生活,一个月前,终于暂时卸下了肩上的重任,应同学的邀请,来这家公司上班。说是上班,其实很清闲,事情不多,每天可以9点半到公司,下午3点去接小孩。因为老板就是她同学的老公,都是熟人,倒是一份让人羡慕的为人母的工作。
彼此聊完了现状,她又聊起曾经共事公司的老板和同事的现状。不到60岁的老板娘在前2年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了,因老板娘生前对她特别好,所以她那时也伤心了好一阵子,感叹生命及世事的无常。
人生,总是始料不及,那些因曾经的匆匆来去,被无意遗落在生命里的风景,在短暂的来去间,我们学会了离别,承受着擦肩,面对无常。
或许,我们只能用豁达来安慰自己的失落和寂寥,告诉自己:人生,就是每一天的打怪兽和升级,往返于不断的拥有和失去中。
所以,必须让我们的铠甲和武器不断精进,才有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