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化「唐朝历史」梳理

2018-12-13  本文已影响8人  我是真的YTR

唐朝统一战争/玄武门之变

隋末农民大起义,柱国大将军之子李渊(胡汉混血)趁势起兵反叛,占了长安,后隋炀帝在扬州被杀,遂建立唐朝(618年—907年), 是为唐高祖。虽然唐朝建立,但是隋末起义的产生很多割据政权需要一个个解决掉才能实现真正统一,在干掉这些割据政权的过程中,大儿子李建成主要负责后勤保障,二儿子李世民解决掉了比较棘手的几个割据政权,所以军功卓著。

本来被立为太子的李建成肯定会对弟弟猜忌啊,怕他的光环盖过自己,也怕他爸李渊改变主意,废掉自己现在这个太子称号,李世民也早就看他哥不爽了。最后还是李世民先下手为强,一不做二不休,把他亲哥李建成他四弟弟李元吉(也是李建成那伙儿的)在玄武门杀了,史称“玄武门之变”(这个玄武门是长安皇宫的一个北门,和南京玄武湖的玄武门没关系)。

而后,626年,李世民又逼他爸禅让皇位给他,改称唐太宗(在位23年),年号贞观。

贞观之治

李世民上位后,先是重用原来李建成手下的幕僚魏征,这人相当于贞观之治的总设计师一个疯狂进谏,一个疯狂纳谏(也有一种说法说李世民是想借用魏征的假象来向天下布告自己骨肉相残的合理性,因为魏征当众跟李世民说早就想让李建成下手干掉李世民,只不过李建成优柔寡断了一点,这样看玄武门之变好像变成了自卫反击战一样。我再用他,又显得我不计前嫌宽宏大量),也是互相利用吧。不只对是魏征了,唐太宗爱纳谏的特点是出了名的,他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智囊团(多以读书人为主)。

魏征死后,唐太宗称: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用人上,继续沿用隋朝科举制那套东西,还是把地方任人权收归中央,目的还是在于打破士族垄断,也意外地给了寒门子弟机会。

农业上,继续使用均田制,无主荒地给农民,人口激增。

思想意识上,李世民吸取隋末经验教训,因为他自己就是那时候打出来的,明白“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道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法律上,完备法典且重执行,不以君主个人意志为转移,皇帝以身作则。且死刑权力收归中央,减少冤假错案几率。

民族问题上,采取怀柔政策,四海一家,机具包容性。战争代价太大,能不打就不打。西面,把文成公主下嫁给藏族吐蕃的头儿和亲;北面,唐将李靖大败突厥,后归降,推李世民为“天可汗”(他本身也有少数民族血统,作战十分勇猛,敢于单枪匹马杀入敌军阵中,还都能活下来)。只有东北的高丽打不下来,但是也给他们折腾得够呛,边境得以暂时稳定。

武则天

武则天是本是权贵之女,14岁被唐太宗看上了,召入皇宫,但是在后宫所有嫔妃地位最低的(一个皇帝有几十上百女人,也要分个三六九等),临走前她妈舍不得啊,武则天冒出一句时代强音:

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

唐太宗死后,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当时的规矩是:和皇上没孩子的女人都要去削发为尼,并在尼姑庵里面终老一生。“寡妇不再嫁”嘛,更何况是皇上的女人。武则天也就去了,不过赶上李治去他爸庙里祭奠,俩人见面了。他俩在李世民病重时,一起照顾皇上时就有一腿,这一见面,旧情复燃,但毕竟是爸爸的女人,也不好接回宫里去。当时王皇后为了对付受宠的萧淑妃,一直怂恿李治把他接进来,李治也正有此意,顺水推舟就把武则天从寺里接回来了。

武则天回来以后迅速得宠,王皇后不得不和老冤家萧淑妃联手对付武则天,她们背后的势力基本为关陇贵族,也就是北周时的军事贵族,隋唐的皇室基本都是这帮人。武则天和王萧的矛盾本质是新兴力量和关陇贵族的较量,也是隋唐王室关系的本质。怎么对付呢,就是借用科举制挑选出来的新人来做朝廷上官,与旧势力对抗,重要的是皇上是站在她这边的。之后关陇贵族被李治武则天相继贬杀,李治废掉王皇后,把武则天立为皇后(正妻)。

此时她44岁。

此后,因为李治多病,武则天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政治事务中来,常常处理国家大事,效果也都不错,渐渐二人共掌朝政。武则天的最大特点就是知人善用,她自己就是从草芥走出,所以对这个道理颇有感触,使得当时政治充满活力。唐高宗死后,太子继位,她妈武则天对他不太满意,把他废掉,又立了幼子为帝。自己也从幕后走到前台,牢牢掌握朝政大权。

为了真正上位,必须要有合法性和正统性。着她伪造一些祥兆,并利用佛教,为自己登基造势。最终66岁时,把国号由唐朝改为周朝,称帝。继续发扬科举,武举(把能打的挑出来),铨选(公务员考试),打破门阀制度,给底层人士机会。

武则天晚年,在狄仁杰等人的建议下,还是立了儿子为帝。宰相张柬之发动宫廷政变,武则天被软禁,81岁卒。死后与老情人唐高宗一同葬在陕西乾陵,立一无字碑。

郭沫若评价其: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侧面说明武则天时期唐朝还是在稳步向前发展,她的治理还是不错的。

开元盛世

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李隆基姑姑,武则天亲女儿)铲除了妄图效法武则天的韦皇后及其女安乐公主的势力,把李隆基他爸唐睿宗李旦立为皇帝睿宗又把帝位禅让给三儿子李隆基(有功),李隆基上位后又把不服自己太平公主的势力消灭,至此真正总揽朝政,是为唐玄宗,年号开元。

李隆基即位后,知人善任,启用了姚崇、宋璟、张悦等一批有才干宰相(相当于国务院总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帮人大多数武则天时期科举制选出来的,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文化改革,肃清吏治,边疆稳定,社会大治,史称开元盛世,此时唐朝国力达到巅峰,也是拜武则天执政时期的积累所赐

安史之乱

唐玄宗执政晚期有所倦怠,天下太平,开始追求享乐,基本都是深居宫中不理朝政,朝政大权都由宰相把持。张九龄等贤相离任,奸相李林甫(口蜜腹剑由来)上位,这人其实能力还可以,就是有点小心眼,喜好排除异己,导致朝廷人才流失严重。

后来50多岁的唐玄宗又看上了他儿子的妃子杨玉环,抢了过来,倍加宠爱。白居易形容杨玉环容貌: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白居易《长恨歌》

唐玄宗爱屋及乌,杨贵妃他哥哥杨国忠接替李林甫成为宰相。此人比起李林甫有过之而无不及。能力平平但又极为专权,致使朝政更加腐败。这时唐玄宗只知道在宫中玩女人,不上朝,杨国忠忙着在朝中罢黜异己。

唐玄宗为了搏杨贵妃一笑,派人从岭南星夜兼程进贡杨贵妃爱吃的荔枝,杜牧反映骄奢淫逸的景象,作诗曰: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乱伦这事儿在唐朝之所有这么常见,是因为从唐高祖李渊开始,他就不是纯种汉人。他本来就是胡汉混血,她妈是独孤信的女儿,他爸是柱国大将军李虎。隋唐整个体系就是从北周胡汉混合那里继承过来的,所以不时流露出“草原本色”,所以也叫“鲜卑唐”

此时,为抵御北部突厥,唐朝在北部设九大战区,由胡人统领来抵御胡人。胡人安禄山(辽宁朝阳人)靠着一路行贿外加自身处事极为圆滑,博得唐玄宗和杨贵妃信任,一人负责兼任三大战区节度使(相当于三个军区总司令),拥兵超整个唐朝边防三分之一,以胡人将士为主,战斗力极强。这基本等于把军事大权命脉交给他了。而中央此时基本没有什么部队,且战斗力不足。

宰相杨国忠就一直在唐太宗耳边吹风说安禄山要反,唐玄宗老年昏聩偏不信,最后安禄山伙同同乡史思明还真反了,这一乱就是七年半(755年至763)。由于杨国忠等人为了自身利益诬陷诽谤导唐军内部将领,唐玄宗种种战术决策失误,致叛军一路攻克洛阳,最后占领长安。打得唐玄宗,杨贵妃和其他皇子皇孙及宰相不得不弃都城长安往四川一带继续西逃。期间护卫队发生兵变,认为杨家人是罪魁祸首,把杨国忠等人全部杀光,杨玉环自缢于马嵬坡。

唐玄宗已经回天乏术,被迫将帝位禅让给太子李亨,是为唐肃宗,是平叛和复兴的起点。后悍将郭子仪上线,一路收复长安,洛阳两京,把胡人部队打了回去。此时太上皇李隆基回到长安,在郁郁寡欢中离世,也许是思念杨玉环吧。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节选

安禄山、史思明在北逃过程中也分别都被其为争夺王位的儿子杀死,儿子们也都死于内斗,不得善终。

此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

安史之乱为盛唐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北方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经济中心逐渐转移。

中晚唐困局

藩镇割据

肃宗李亨死后,继位的唐代宗为迅速结束叛乱,对参与平叛的唐将采取妥协政策。主要地区为河朔三镇,其本质为一个个独立枫小型军事集团,高度自治,皆为世袭,人事任免也由其自己做主。其对抗朝廷,彼此间也相互火并,但互相无法消灭对方。

唐德宗继位后,实行两税法,本质就是将按人头收税改为按财富值收税。这样国家收的钱多了,也就有钱平叛了。 朝廷经常利用各藩镇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火并,但自己都城长安也曾一度陷落。

唐宪宗继位后,继续加大削藩力度,平定了淮西的藩镇势力,其他 地域藩镇摄于唐王朝威严也不敢造次,听命于中央, 全国暂归统一,史称元和中兴。

唐宪宗后被宦官杀害,穆宗继位后,河朔三镇再度叛乱,朝廷再无力平叛。

朋党之争

以牛僧孺、李德裕为首,也称牛李党争。一党掌权时(为宰相时),便攻击排挤另一党 ,本质仍是争权夺利,致使朝廷乌烟瘴气。 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党争背后有的更为棘手的不同的宦官集团支持,其与党争纠缠在一起。

宦官专权

唐德宗时期,由于其较为信任宦官,将中央最有战斗力的军队神策军交由宦官把持。至此,宦官开始逐渐掌握军权。

后设枢密使,使得宦官军政大权一把抓。 多名皇帝死于宦官之手,晚唐几乎所有皇帝位宦官拥立。其胁迫皇帝,蔑视宰相,欺凌世人,贪污受贿, 无恶不作。

藩镇割据、朋党争斗,宦官专权,三者相互作用,犬牙交错,共同组成灭亡唐朝的毁灭力量。

黄巢起义

874年,适逢天灾,庄家绝收,王仙芝率领农民起义, 后黄巢起兵响应。王仙芝战死后,黄巢成为起义军领袖。

后起义军一路高歌猛进攻占长安,不久便被各藩镇势力联合消灭,黄巢自刎。

这次农民起义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沉重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基础,使唐政权摇摇欲坠。 不过在风雨飘摇中又苟延残喘了20多年 ,期间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依然存在,二者交织在一起,愈演愈烈。

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既平,宦官愈发嚣张,纷纷与各藩镇结盟。宰相崔胤秘密请求朱温,请其出兵进京制服宦官。他本是黄巢起义军将领,后降唐。他攻进长安,杀尽朝中宦官。但随之把接应他的宰相崔胤等大臣也一并杀掉,大肆破坏长安城,长安从此一蹶不振。

唐昭宗被逼迁往洛阳,后也被朱温杀害。907年,朱温胁迫继位的皇帝禅让帝位给他,改国号为梁

至此,唐朝灭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