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独立游戏记录片有感

2019-02-22  本文已影响18人  rickyzhao

艺术家

今晚看完《洞穴探险》的纪录片,里面讲到游戏制作人的几部分设计理念,他的设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为游戏的虚拟性,所有又要加上想象力。

德里克自称不是程序猿,是一个艺术家,看了他细数游戏里面的细节理念才发现还真是。所谓艺术吧,就是将物品抽象出来,通过其他形式将它赋予其他的意义和生命力。

感觉自己离艺术家还很久远,那些美感和触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学习的,甚至是没有天赋的。

自己第一次有创造的时候,是在高中制作软陶时,凭空制作。我制作了星星月亮太阳的天空,和扫地的老大爷。但这些美感,其实很粗糙的,画画从来只是模仿。

如果离开人世间,只能留一样东西,你会选择什么呢?

我在朋友圈发了,收到一部分回答。

有人回答生命、记忆,也有人选择不留,有人选择留下耳朵,聆听八卦。有人选择品牌和电影。

我的答案是游戏。一款可以让大家玩得开心的游戏,我会把它看成一个艺术品,让大家在游戏里面可以学习真善美。如果有这款游戏,那我其实算是死而无憾了。

看世界

我觉得艺术家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将眼光投向世界了,他们对环境有一种嗅觉和敏感,这种长期积累形成他们的美感和触感。

大概是从去年开始,我开始将眼光投向外界了,开始思考环境中的物品与人的影响,我与外界的影响交互,从摄影、产品思考和跑步越野将我更多看向外界。以前的我对于外界是略过的心态,维护好自己即可。之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当在自我内心框架清晰时,才就开始转向外界。又或者佛家里面的“心眼”打开了?maybe吧,我喜欢当下的状态。

游戏里面挺重要的一点是世界观的理念统一。

而这一点,我其实做得不好,在产品里面的各模块逻辑与交互不一致、在沙盒游戏里面的建筑经济交通规划不统一。这深层原因是对于底层逻辑的不明确及规划不统一。假如做游戏的话,就要考虑游戏中人物之间的交互、各物品本身在这世界的属性,整体的关卡设计理念的统一。

无论是最早看记录片、看传记和看访谈,我对于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对于游戏的理解,对手头事情的理解都是感兴趣的,他们的理解某种程度上是完善我的世界观。

我所感兴趣的是这世界的运行方式,人与人交互形式与形态,人与世界的交互形式与心态。而我的三观仍在不断完善中。

从这个层面来讲,就理解我为什么喜欢看纪录片、传纪、访谈了。

但看世界还需要一套思维框架,这套框架,我也继续以不同的形式去探索,无论是跑步越野、产品策划、摄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