佾疏未归 | 节日仪式感
从小爸爸就跟我说“你要记住家里所有人的生日,爸爸妈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
每到生日的时候,都要打电话祝长辈生日快乐。
以前我觉得很不耐烦,觉得生日是小孩子才能过得,老人家过什么生日。而且和爷爷奶奶不是特别亲,所以不是很乐意尬聊。
但我记得很清楚,当有一次爷爷生日的时候,我因为贪玩在爸爸提醒后还一拖再拖,说“好的好的,再等等,再等等。”爸爸似乎听得出我想逃避和敷衍,板起脸很严肃。
他从不打我骂我,但是爸爸教育我的样子更让我害怕,很怕很怕。
爸爸那次很严肃地告诉我“今晚一定要打,不然就会打扰到爷爷奶奶休息。”
随后退让了一步,“不需要说别的话,就对爷爷道声祝福就好,说完就把电话给爸爸接听就好,不管是什么人,当ta觉得节日有人惦记ta的时候,那ta会快乐很幸福的。”
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忘记过家里任何人的生日。
爸爸很爱妈妈和我,妈妈也同样。我的家庭在实践中告诉我,节日仪式感很重要,这是爸爸妈妈年复一年的实际行动告诉我的。
爸爸觉得每一次节日都是给妈妈和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没有节日仪式感的一年四季都是枯燥乏味,日复一日的,谁也不知道谁在乎谁。
小学的时候流行生日聚会,那个时候可能更多的是虚荣心,邀请班级里要好的同学来家里吃饭,收各种各样的礼物。
到初中,要好的我们一直保持着节日仪式感,哪怕去小卖部买颗糖都觉得很开心。
到高中,男闺蜜会中午午休的时候出校门,买点小蛋糕,小泡芙,下午上课的时候,从一楼的理科班跑到二楼的文科班,在我班级门口等拖堂的老师下课。
大学似乎就是各奔东西的,一开始我们寄小礼物,后来觉得其实在异乡的我们更需要的是红包,虽然是很庸俗的钱,但是比小礼物更能解燃眉之急。
闺蜜说,“节日可能是噱头,但是至少能知道哪些人还在,幸福感和安全感都是这么来的,哪怕有一天没人给你节日仪式感了,你也得自己给自己。”
来丽水后,一直在自己给自己仪式感,可能是被节日仪式感养大的女孩子,觉得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会提前很久的准备小礼物。
妈妈说,“没人爱你的时候,要学会自己爱自己。”
佾疏未归 | 节日仪式感我做到了呢,很棒的。
见习两周真的很丧,原本有的东西一下子都回归到了最初的模样。
瑶宝说,“孤独是必须的。”
后来我想想,适当拥有它也挺好的。其实我知道,也就是自我安慰罢了,丢了的东西就是丢了,捡回来也是蒙上灰尘的。
六一节,早晨一睁眼就是爸爸妈妈的祝福和红包,然后给几个最好的朋友送去远方的仪式感。
到了晚上,晚课老师下课的早,跟学妹说,“你要不要陪我过个六一。”
学妹说,“在寝室被职规逼疯了。”
等我走到事务中心,她问我,“到哪里了,还过不过。”
我说,“不过了,是个大人了,在回寝室路上了。”
回寝室杂七杂八的聊了一会儿,突然学妹说,“到楼下来。”
我真的愣了一下,走出寝室看到穿长袖的学妹,真的觉得好冷,丽水的夜晚真的好冷。不知道聊了什么,就赶紧让她回寝室,告诉她路上开车小心。
回寝室她告诉我,她到了,说喝了旺仔牛奶的女孩子就不可以丧了。
牛奶是冰的,奶片是草莓味的,眼泪似乎咸咸的。
这两周发生的事情数都数不过来,但是瑶宝说的挺对的,孤独是必须的。
六月会好好的。
我只能说,节日仪式感真的对我来说很重要很重要。
它能带来在乎一点都不假,这是真的。当你自己都觉得这很虚伪的时候,那没有什么是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