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团队以及技术的基础建设

2022-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甜点cc

制定规范、规矩

似乎总是从新人对接开始说事,这事整的,好像每个公司人员流动性都很大,带来的问题也已经从侧面说明了。团队总是具有不稳定性,团队要继续高速前行势必需要早做准备,需要做一些不依赖人员的东西、跟团队业务发展相关的东西,这也仅仅是制定规范的好处之一,更多的还是为了更好、更舒服的工作。

新人三知:始、中、终。新人和老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动性,主动问、主动告知。

了解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和结果。具体表现为:事件背景、事件发展阶段、各阶段预期结果以及最终预期结果。

规范的延续

也就是规范的载体

如同文化的传参有典籍、实物和活态三种渠道一样,规范传参可以简单概括为两种方式:“物承”和“口承”。

工作中“口对口”传达需求的情况比比皆是,对于“口授”者相当方便,承接者就遭殃了。

口头传达缺点:

相比而言,有实物的输入输出就会带来更舒服的工作体验,各方面工作可以有条不紊的推进,准点下班不是梦(WLB

实物也就是文档,包括:业需软需,同时还有前后端、UI以及测试人员的文档

UI:

前端:

后端

测试

以上是前后端测试人员需要产出的不完全文档,还包括各阶段产出文档的评审、多方同步、会议纪要、评审报告等等

具体实施阶段还包括各方排期、进度跟踪反馈、问题上报、变更调整、版本窗口期等等

软件开发方式:

  1. 瀑布模型
  2. 迭代式开发
  3. 螺旋开发
  4. 敏捷开发模式
  5. DevOps模式

真实的工作中基本不存在单一的软件开发模式,更多的是“混合”开发模式,这里“混合”的意思是混合多种开发模式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有哪些人员需要介入、同步进行、依赖输入和最终产出等等,是需要方法论指导的,而不是乱打一气。

规范文档的好处:

好处多多✨✨

文档存放

项目开发全流程梳理请看我的掘金文章

项目框架模板

前端细分领域很多,对于公司而言,新产品的快速落地至关重要,对技术人员来说就需要准备一套前后端产品开发框架

  1. 小程序

  2. Web端

  3. H5端

  4. 移动端原生

  5. 微前端

  6. SSR

  7. Node

  8. 大屏、可视化

  9. ......

不同产品的技术框架可以自研,也可以在GitHub上寻找模板二次开发之后用作自己的框架模板

总之,就是为了可以快速的开发业务功能,而不用花太多时间在基础框架开发上面(正常来说这属于架构组的工作,对于这个职位的划分,存在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毕竟每家公司情况都不太一样。我有自己的看法,不展开说了,技术是服务于业务的)

公共库

开发

基础框架搭建:

规范:

可配置化架构设计示例请看我的掘金文章

性能优化

很多人都讲性能优化,优化的角度比较混乱,基本上是想起什么了才开始弄,基本可以从加载时、运行时两方面分析优化。

维度这个东西直接影响着方向,有一个好的划分维度既不会遗漏,也很有条例,可见维度至关重要

performance真是个好东西,包涵重定向、DNS解析到页面加载完成、卸载各阶段的市场统计,逐个分析优化,优化效果时长也立即可以看到,工作成果报告也很直观。我推荐从performance入手分析优化,具体指标不展开说了。

DevOps

持续构建(CI)、持续集成(CD)

技术型公司

网络通信相关

测试、生产环境

基础应用服务平台建设

团队建设

还有

数据埋点统计、异常监控、低代码(个人不看好低代码,架构做的好要什么低代码)

最后

发现写着写着变成技术条线建设了,很难拆分开,果然基建、团队、公司建设是分不开的。

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我不知道,任何行业要想称为高级玩家,就必须摸清本质,慢慢捋顺。

“互联网公司”只是互联网技术时代过渡性的叫法,以后所有公司都会被互联网技术加持。互联网的核心价值在于跨时间、跨地域、跨平台、跨终端的资源的高效、合理、共享分配,听起来真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


我是 甜点cc

热爱前端,也喜欢专研各种跟本职工作关系不大的技术,技术、产品兴趣广泛且浓厚,等待着一个创业机会。主要致力于分享实用技术干货,希望可以给一小部分人一些微小帮助。

我排斥“新人迷茫,老人看戏”的现象,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努力破局。营造一个良好的技术氛围,为了个人、为了我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数字经济发展做一点点贡献。数风流人物还看中国、看今朝、看你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