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过与时间有关的日子!
壹
先来听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
有几只蜗牛来到一棵大树下,它们兴奋极了,决定一步一步往上爬,去看看树顶的风景。
可它们爬了好久,却发现只上升了一点点,距离树顶还差得老远。
于是开始有蜗牛不耐烦了,决定放弃。
其他的蜗牛也一个个的打了退堂鼓。
唯独有一只动作最慢的蜗牛,对大家的议论毫不理会,依然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许久之后的一天,那些早就打道回府的蜗牛们一觉醒来,它们探出头,正要开始嘲笑那只自不量力的家伙时,却大吃一惊——因为这只蜗牛已经快要爬到树梢了。
大家好奇的问它:“是什么动力让它坚持下来的?”
可这只小蜗牛只是笑而不语。
大家这才发现,原来它是个聋子。
贰
当我们觉得很难完成一个目标时,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在过程中听到了太多的声音,分散了太多的注意力,从而失去了对最终结果的专注。
纽约一个信息技术研究公司曾经对1000人做了一项专注力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如果没有任何干扰,员工发一份邮件平均花费11分钟。然而一旦注意力被打断,再继续原工作,则平均需要花费25分钟。
最终,该公司发表了题为《不专心的代价》的报告:按知识工人平均每小时薪酬21美元计算,全美国一年将为此耗掉588亿美元。
所以,当我们自认为很忙,却效率低下,很难达到目标结果时,应该停下来想想:我们是不是在瞎忙?!我们是不是在不停的切断注意力,让本可以一个小时就完成的工作变成了半天才可以完成。
叁
我也有过这样的状态,每天做很多事情,却还要加班才能完成任务。后来我找到了导致这种状态的元凶,那就是邮件和电话。
为了不错过紧要的邮件,职场人士都喜欢开通新邮件的提醒功能。于是,每次有新邮件到达,注意力就会转移到提醒窗口。电话也一样。但这些都在无形之中消耗了我们的注意力。
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一点就是,如果工作的时候接听了一个电话,我们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回到之前的工作状态上。
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关闭了新邮件提醒功能。接着,将电话设置为留言转接,转接给助理去过滤和记录,晚些时候再视重要程度选择性回复。
当我这样做时,我发现,90%以上的事件都可以暂缓处理。
我之前的做法是,为了不让10%的紧要事件恶化,而不断被90%的不重要的事件打扰,分散注意力。而当我切断干扰源,换来的是更专注的完成重要工作,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可支配时间。
所以,你也不妨按照这个方法试一试。在完成重要工作时,把电话设置为自动回复,然后每隔40分钟左右查看一遍。
肆
保持专注力,除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让我们以更积极的心态去生活。
小的时候听过一句话:“人生在世,其实是苦乐掺半的。只是人们总是乐时不在意,苦时记在心。”
我们的头脑习惯于放大痛苦,缩小快乐。
这和人类长久以来的进化历程有关。为了生存并将基因传递下去,我们的祖先需要特别警惕各种危险、损失和冲突。结果大脑进化出了一种负面偏见:随时寻找危险因素,并高估危险而低估机会和资源。
比如,你和同事们一起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过程中,你突然看到对面的同事好像冲着你皱了一下眉。于是,当你回到家,你不会记得晚餐有多美味、环境有多高档、气氛有多融洽,你只会记得那次皱眉,然后纠结于其中,甚至因此受伤不已。
当我们总是放大生活中的负面事件时,就会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压力,进而消极、悲观、焦虑、不快乐,甚至产生一些压力疾病。
认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专注力是一种将意识集中的心理过程,由于人脑可以处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必须有选择地专注于信息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另一些方面。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将专注力当做一个门卫,对进入我们意识的内容进行把关,挑选出生活中积极的,值得关注的部分,剔除那些负面的,无关紧要的部分。通过经常将注意力集中在美好的事件上,进而来获得更多的积极体验。
伍
碎片化时间也许是种时间鸦片。
我们身处一个掌上讯息爆发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无法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吃饭的时候划手机;工作的间隙划手机;上下班的路上划手机……
有数据显示,普通人平均每6分钟就要滑动屏幕看一眼手机。当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划手机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随着不同的资讯四处飞散了。
我们总是想和时间赛跑,企图将碎片化的时间用各种资讯填满。可如果让你回顾上一周看过了哪些讯息和朋友圈,又有哪些真的对你起到了指导性作用?你能说出多少呢?
你又要留神路况,又要听广播,又要看文章,又要吃饭。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知识没学到,饭也没吃好,甚至还有可能导致一些意外发生。
经常会看到因为在驾驶时打电话或者看微信而导致交通事故的报到,还有一些行人一边过马路一边看手机,最后酿成事故。这些都是不专注的代价。
陆
美国马萨诸塞州萨德伯里大学的爱德华·豪威尔博士曾表示:习惯同时做多件事情的人,更容易注意力涣散,并且会陷入到不可自拔的焦虑之中。而过去10年中,有这类问题的人数竟增长了10倍。
《哈佛商业评论》曾经报道说:当各种信息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时,注意力缺陷就会出现。我们不仅集中不了注意力,反而会冲动、着急上火,还会感到内疚,觉得自己不行。
世界上的一些最具创造力和最有效率的人,会拒绝让他们的大脑承受过多的信息洪流。美国最有名的金融顾问苏沙·奥马说:“我一次只做一件事,做好它后,再做别的。”
曾有研究人员进行过“每月上网20小时”的试验,发现与“无限制上网”者相比,这些每个月只上网“20小时”的研究对象,获取的有用信息量并不受影响,并且,他们消磨在网络上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可以把时间投入到更重要的事情上。
所以,我们对资讯的疯狂获取未必会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聪明、能干。相反,没有节制的获取除了会占用我们宝贵的时间、造成我们注意力的流失外,还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虑和不安。
所以,与其这样,不如专注在当下,吃饭的时候,就安心专注的去吃饭,去感受食物在味蕾绽放的感觉,去体会食物通过口腔,食道,进入胃部的感觉;开车的时候就专注的开车,去注意路上的路况,去感受手握方向盘的感觉;和人打招呼的时候,就专注的和人交流,仔细去听对方传递给你的信息,认真观察对方脸上的微笑。
你会发现,当你专注在当下的时候,你的感知也会随着变得更加的饱满和丰富,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大,更美,很生动。
我们的头脑是个很顽皮的孩子,它不是喜欢沉浸在过去,就是喜欢畅游在未来。所以我们喜欢回忆,喜欢计划,唯独不喜欢感受当下。我们的生命也因此出现了很多的空白,当这些空白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这才是真正的虚度光阴。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拿回我们的掌控权,主动地运用自己的专注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体验和幸福人生。
提升专注力的有效方法就是正念训练。早在2600年前,释迦摩尼就通过亲身体证,悟出了正念是可以达到离苦和解脱的唯一路径。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一智慧的方法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被应用于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也不再局限于一种宗教行为了。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开始积极的参与到了正念的修行中。
2014年在美国的时代杂志,正念革命这个名字登上封面,它说的就是:我们处在科技时代,生活被科技控制,但是现在我们要做一个革命,把我们注意力拿回来,不再是科技控制我们,而是我们自己就拥有认知控制的能力。
正念训练一点都不复杂,也不高深,你只需要用3分钟就可以体验一下它的魅力。
三分钟正念冥想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任何时候你发现自己走神了,就深吸一口气,同时把注意力带回来,重新放在呼吸上。不断重复做这个简单的尝试,直到你走神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专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坚持练习,你就可以更敏锐地在第一时间就发觉到,自己的注意力是怎么飘走的。
随着我们的觉知力不断的提高,每当我们的注意力被带走时。我们就可以一次一次的把飘散的注意力拉回当前手上所做的事上了。
我是马修,感谢阅读。
愿我们都能专注于当下,实现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