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去评估亚马逊产品测评的质量?
曾经上过的课,还有和很多人都交流过,发现亚马逊走到今天这个全民亚马逊的状态,如果不去做点产品测评,几乎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因为没有几个Review评分放在Listing上面,即使在亚马逊的流量扶持期,用很高的广告费放在了买家面前,但是对于买家来说,也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
既然大家都在找托,那么我也得去了解下目前行业中这种操作究竟是什么样了的。不过总感觉每个卖家每个店铺都测评,做把Listing图片做的非常完美,每个Listing都是五颗星好评,然后带上视频、图片、长篇大论文字的好评,那么买家该如何选择,做到最后,做了产品测评的效果和没有做产品测评的效果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上周开始慢慢了解亚马逊产品测评流程,慢慢了解到,光产品测评这一项的基本成本,以及不同成本下的产品测评性质之间的差别。之前的两篇关于产品测评成本以及细节方面的小结分别是《》 《》
上周五正式开始测评,为了先检测一下一家联系的工作室效果究竟怎么样,先测评个20单试试,不过周六的中午就收到了10个订单号。然后每个订单号都去后台检索了一下,发现太吓人了,这完全给我感觉是机器在操作的感觉,完全不符合人类正常的购买习惯了。
今天又给了剩下的20个单号,其中12个订单已经由亚马逊配送,还有8个是等待买家付款的状态。产品测评给出的解释是这是Pending的状态,Pending 是指专业解释如下:
亚马逊均为信用卡支付系统,所有的交易全部为信用卡完成。买家的支付流程为:点击确认支付-信用卡公司向亚马逊支付-亚马逊收款。“信用卡公司向亚马逊支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被平台标注为“Pending”或者“未支付订单”。实际上是买家已经提交了支付,但是信用卡公司尚未完成支付。此种状态不受买卖双方可控。
出于想知道这些过来做测评的买家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的,于是将每个发过来的订单编号,都在后台订单管理界面,用高级搜索,了解一下每个订单的收货地址,买家姓名,付款人所在国家,购买时间。如果这些数据是真实的,然后样品数量足够大,个人觉得研究清楚这些数据对于营销策略的制定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可惜都是自己找来的托。
可是,就将这些数据列出来的时候,然后再对照一下美国洛杉矶时间和中国时间,这些购买时间完全更加符合中国的购买习惯了,正常的买家谁会在凌晨一两点,三四点,早上起来七八点的时候购买并不紧急的数据线呢?
现在只希望这些数据对于亚马逊账户的安全性并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实真正的产品测评,应该是新品推出以后,像我们在超市的时候,有时候新的酸奶推出了,会有促销员安排试吃,买家觉得味道不错,一口换来至少10块钱的真实酸奶购买订单。
(亚马逊平台时间和北京东八区对照表)
(美国纽约时间和北京东八区时间对照表)
而现在深深的感觉,就是卖家直接看谁的让利程度更大了。从美国时间10月13日,到10月15日,这三天的时间里,通过每天用海卖助手监测销量排名变化,第一天的变化是最明显的,美国时间14号的时候,发现大类排名从50000多名提升到10000多名,小类也提升到了1273名,一看这个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背景时间10月16日上午,再来看,测评的数量又增加了10单了,不过销量排名却直接降到了40000多,到了晚上已经降到了47000多名了,瞬间回到了13号之前的Listing排名。瞬间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无用功的感觉了。不过,如果我不去做这个产品测评的话,可能这三天又降到了数字更大的一个排名上了。
所以做亚马逊,并不是自己努力了排名就能够提升了,也要看下竞争对手的产品测评策略了,假设我们觉得大投入半个月投3万,对手投了30万,那么我们这半个月的三万投入,可能到最后对于流量的提升,Listing销量排名提升也没有多么大的影响了。
第三种自己直接去联系Top Review人员的方式,在各种微信群,FB US Review小组比较常见,然后居然也发现中介的身影了,也就是我们去联系的工作室,很有可能也是通过这些群这些渠道的方式,只是这些联系是他们在做,我们只需要交钱拿到评论就好了。
当大家都选择在亚马逊上找托,每个Listing都是假托,Fake Review的时候,难道亚马逊的买家圈不会慢慢的都知道么?慢慢的这些看起来很完美的Review的可行度,还有多少?
其实产品测评的成本也是很大的,今天聊的一个人,他说他们公司的一个Amazon Choice的Listing, 335个Review,其中有至少250个是自己测评出来的,推一款产品每天至少测评30单。对于这么大胆的做法,真不知道真正能够带来的自然销售能够有多少?
因为如果到最后亚马逊的Listing做出来看起来都非常的完美,如果真的像他说的那样75%都是托,那么这部分其实都是公司的运营成本,还没有加上这250单的手续费,只有25%是能够带来利润的,即使这个产品有100%的投资回报率,那么其实这个整体销售额的12.5%才是这个335个Review的毛利润,这样的搭配真的是合理的么?
现在愿意去学会这些运营的策略,不过真心希望能够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能够找出一款产品,是真的有市场需求的,真正好的产品,不应该是花更多的时间在供应链,打磨产品上么?好的产品,有口皆碑,感觉那样才能真正的做到事半功倍。
如果你有非常不错的产品,适合在亚马逊上销售,热烈欢迎推荐,请直接将产品资料发到我的邮箱:3093788995@qq.com
作者简介:Sunny 贺,坐标深圳。毕业后曾在阿联酋迪拜工作过两年半,熟知穆斯林文化习俗,回国以后,在深圳做过一年外贸推广工作,熟知各类推广平台运营规则,从事过9个月的智能安防监控产品的外贸工作。现已正式开启跨境电商B2C的外贸之路,热爱分享,喜欢交流,期待和各位外贸同行,一起思想碰撞,相互成长!
非常认同那句话:一个人也许能够走的更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外贸路上你遇过的坑,也许其他老司机已经有了很不错的解决方案,基于这样相互共享,共同成长的想法,成立了一个Sunny外贸梦想汇,如果你也认可这样分享的方式,欢迎你的加入!
Sunny外贸梦想汇:资料共享QQ群:553034854 (添加请备注:地区-产品-昵称,想加入一起交流学习)微信群,请添加我的微信。(每个周末,只要没有其他的安排,都将组织做亚马逊的朋友,一起相互交流亚马逊实操经验,有兴趣,可以报名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