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分解的意义
愚公移山,如果每天想着把山移调,和每天挖走五十担石头,哪一个让人感觉更容易达到?显然是后者让人来的轻松容易。
因此,项目分解能够让一个让人望而却步看似难以完成的大任务变成一个又一个的让人觉得完成没有太大难度的具体的小任务。项目分解能提供这样一种积极的信号,鼓舞人去完成小任务,推进项目实施。那么问题来了,怎么进行项目分解呢?还有由谁来进行项目的分解呢?
在PBL中,我们通常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更多的像教练或者师傅,只是在学生学习存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学习帮助。似乎这样更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老师更加的可有可无。那么问题又来了,同样的项目不同的老师实施,最后产生的效果可能相差很远,那么到底是项目实施中学生还是老师的问题呢?
作为老师,我更倾向于从老师的责任感寻找答案。谁让师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呐!所以项目分解的任务老师必须占主导地位,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来分解任务,但是老师必须对任务的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对学生不成熟的项目分解起到指导作用。
在分享食物的项目活动中,老师的项目经验非常重要。什么时间活动举行?邀请多少人参加?在哪儿分享食物?准备多少食物?可以选择哪些食物?这些食物由谁来购买或准备?钱从哪儿出?食品什么时候买?是否存在保存困难?活动当天又有哪些工作需要安排?来宾自娱自乐还是有专门的小服务员?…
如果这是一个我要负责的项目,我想到了很多很多的问题。当然要想实施起来自己得做一个项目方案书,把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全部写进去,并且找到相应的问题解决的重要人物,可能是实施者,可能是咨询者,可能是赞助者。
如果这个项目交给学生去设计,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分散,因为每个学生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比如学生提到的服装问题,可能是在他们从前体验中,做食品要穿个大厨的白褂子,这个问题有意义吗?当然有。但是这个问题是食品分享项目的最最关键问题嘛?显然不是。
在项目分解中,我们必须找到达成目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子项目内容,然后在基础上让项目变得丰满。也就是先要能完成项目,然后才是让项目变得更出色。
如果老师没有这样的觉悟,学生设计起来一直是放羊状态,那么学生对于怎么实施这件事仍然是云里雾里。
一种好的情况是,后面让学生去实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意识到,当初应该怎么怎么去设计。不过这样需要的项目活动时间会更多。
如果从效率角度,在项目分解阶段,教师就可以介入,通过充分的有针对性的师生探讨,学生明晰项目应该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也就是充分的计划,然后再去实践。
所以,教师的作用仍然非常重要,教练的作用也并非我们说的那么轻松简单。他必须是一个项目分解的熟手,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阶段项目问题心知肚明,甚至会挖个坑让学生跳进去经历项目阶段的必要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