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资治通鉴》[222]霍光与上官家的宫斗(2)—— 小皇帝
[白话文]
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
上官桀父子获得尊贵地位,对长公主非常感恩,就想为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求得封侯,但霍光不许。上官桀父子又请求任命丁外人为光禄大夫,想使其取得受皇帝召见的资格,霍光仍然不许。长公主因此怨恨霍光,而上官桀、上官安几次为丁外人谋求官爵都未能实现,也觉脸上无光。
(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事)上官桀的岳父所宠爱的一个叫充国的人,担任太医监,因私自闯入宫殿,被逮捕下狱,定为死罪。当时,处决犯人的冬季即将过去,长公主为充国交纳二十匹马赎罪,使其被免除死刑。于是,上官桀、上官安父子深怨霍光而更加感激长公主。
在汉武帝时期,上官桀就已经位列九卿,地位在霍光之上。如今,皇后是上官安的女儿,霍光只是其外祖父而已,但是朝廷大事,却都是霍光说了算,由此上官桀开始和霍光争权。
燕王刘旦觉得自己是汉昭帝的三兄,没有继承皇位,所以常常心怀怨恨。御史大夫桑弘羊创立盐、铁、酒类专卖制度,自认为为国家谋利有功,也想为子弟求取一官半职,却遭到霍光的拒绝,因此他也怨恨霍光。于是,长公主、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组成了统一战线,他们与刘旦串通一气,密谋除掉霍光。
[点评]
上官桀想当专权老大,刘旦认为他本来就应该是皇帝老大,长公主想给情夫弄个名分,桑弘羊准备谋些私利,所有自以为该得到好处却没能得到好处的人们,都把霍光视为“绊脚石”、“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的让他们走进了同一战壕。
刘旦派孙纵之等人携带大批金银、珠宝、快马等前往长安,前后十余批贿赂盖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
上官桀等人又命人伪造燕王上书,书中声称:“霍光出外接见郎官、羽林军时,就像皇帝出巡一样,命人清道,驱赶行人,派太官(负责皇帝膳食与国宴安排的官员)为自己提前安排饮食。”
又称:“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二十年而不肯投降,回朝后只不过给了典属国(负责属国与民族事务,与大鸿胪一职雷同)一职;而大将军霍光的长史(相当于参谋长)杨敞并没有功劳,却被任命为搜粟都尉(相当于农业部主管军粮的常务副部长)。另外,霍光还擅自增选大将军府的校尉。霍光独揽大权,为所欲为,是否会做出不利于朝廷的非常之举,令人怀疑。因此,我愿意交还燕王的印玺,进入宫廷,跟随在皇上左右,监督奸臣的行动,以防有变。”
奏书写好,趁着霍光休假的时候呈上去,上官桀准备好等皇上一批复,马上交给朝中有关官员去查办,由桑弘羊与大臣一起逮捕霍光。
但上奏之后,昭帝却扣留。
第二天早晨,霍光入朝听说此事,停留在画室(近臣集会谋划国事的地方)不敢贸然进殿。
汉昭帝问:“大将军在什么地方?”
左将军上官桀急不可耐地说:“因燕王控告大将军的罪行,所以他不敢进殿。”
昭帝下令说:“召大将军进来。”
霍光进殿后,脱下官帽叩头请罪。十四岁的汉昭帝安慰他说:“将军请戴上帽子。朕知道这道奏章是假的。将军没有罪。”
霍光听了如释重负,连忙说:“陛下是怎么知道的呢?”
“将军去广明亭(位于长安城东郊)接见郎官是最近的事,选拔调动校尉也不到十天,燕王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呢?何况将军要是谋反,也用不着选调校尉。”
年仅十四岁的昭帝说完,尚书和左右官员都对昭帝的聪明才智而感到震惊。
后来发现呈递奏章的人逃走,汉昭帝下令紧急追捕。上官桀等人心中害怕,对汉昭帝说:“区区小事,用不着穷追不放。”汉昭帝不听。后来上官桀的同党中有人说霍光的坏话,汉昭帝立即怒斥道:“大将军是忠臣,先帝托付他辅佐我,谁再敢诬蔑大将军,就拿他是问!”从此,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说这件事。
[点评]
上官桀这次阴谋事件的破产,一方面说明他利令智昏没有脑子,伪造的上书,居然连个十四岁的孩子都骗不过;另一方面,还得说,汉昭帝年龄虽小却有大智慧,不仅在于能够慧眼识奸,不纳谗言,而难得的是,大事面前沉稳有主见。可惜英年早逝,否则说不定真能够成就一番王朝伟业呢!
(唐朝宰相)李德裕评论说:
人君之德,莫大于明,明以照奸,则百邪不能蒙蔽他,汉昭帝就是这样的明君啊!在这一点上,周成王就要羞愧了,甚至汉高祖、文帝、景帝,都不如他。周成王听了管、蔡释放出来的流言,就让周公狼狈而东征。汉高祖听信陈平先后背弃魏国和楚国,就差点舍弃了这位智囊。文帝呢,听说季布有酗酒恶习,就不让他在朝为官,下放去做郡守,怀疑贾生擅权纷乱,就疏远了这一大才。景帝更是,轻信诛杀晁错,吴楚就能退兵,竟然屠戮三公贵臣!这正所谓“执狐疑之心,来谗贼之口。”你自己先有了疑心,那进谗言的坏人马上就围上来!以汉昭帝之明,假如能得到伊尹、姜子牙那样的贤臣辅佐,那成康之治,也不足以与他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