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记 作家散文·散诗·散人

繁华落尽是长汀

2020-11-12  本文已影响0人  云起龙飞

一个地方的美丽,往往在于她的古韵遗踪、自然景观、传奇故事、特色风情,在于这块土地上雍厚文明的人和事。而一个地方的表情,也往往流露于这些底色上面人们不经意间的行止容颜。

长汀,这个与湖南凤凰齐名的闽西小城,汀江自北而南穿城而过,山水相拥,古老的汀州城池紧贴着城北的卧龙山,城与水相伴,水与城相映。“一川远江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烟锁济川桥。”于是这座小城任性地美了千余年。

说到长汀,一般都要把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搬出来,之前我还一直以为路易·艾黎是女人,写这篇文章时才知道是男人,路易·艾黎是新西兰作家,被称为“中国的十大国际友人”之一,他说过一句“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山城,一个是福建的长汀,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于是这句话经常被作为长汀的介绍词。

多年来,我一直在遥想汀州,怀想汀州,遥想她倾国倾城的风姿与韵味,怀想她明眸善睐、顾盼生情的容颜。在我的记忆里,汀州是一个村姑,她有着西施的清纯与美丽,晨曦中,她在清溪边浣纱,摇曳着点点银光,散落着银铃般的嬉戏声。

长汀古城又称汀州古城,地处武夷山脉南麓,为闽粤赣三省的古道枢纽和边陲要冲,被称为“福建西大门”。1994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福建四大名城之一。穿越而过的汀江水哺育了择水而居的汀州人,造就了古老的名城汀州。汀州城处在群山包围的一个盆地中,盆地中央临汀江的位置凸起一座卧龙山。

古城墙顺山而建,与青山、绿水相融,形成“观音挂珠”的独特美景。观音指的是城中最高处的卧龙山,城墙从卧龙山之巅向延伸而下,将朝天门、涌金门、济川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连在一起,汇合于汀江江滨,形成“观音挂珠”的景象。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汉族客家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 。

汀州千年,一大批历史名人与汀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代名相张九龄初尝了客家米酒后留下诗篇《题谢公楼》、世界法医鼻祖宋慈曾在长汀担任“县太爷”开辟了汀江航道、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率精锐部队入汀得到汀州人民的支持写下诗篇《汀州》、宋代诗词大家陆游离闽时挥笔写下《长汀道中》。

明代著名学者宋应星出任汀州推官时作成了《天工开物》这部著作、清代著名大学士纪晓岚在汀州试院当主考官时留下闻名八方的“一菜、一联、一匾额”、《晚笑堂画传》的作者清代著名画家上官周就是汀州人、乾隆年间大书法家伊秉绶人称“伊汀州”。

说来也有些悲哀,因为如果你去凤凰,从来不会有人提到这句话,而到了长汀,似乎总得提到这句话,把长汀和凤凰并列才能说明长汀的美。其实,放在路易·艾黎说这话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么说应该是没错的,只是近百年之后,凤凰古城还大致保持着原貌,早已飞上枝头,成为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而长汀古城早已面目全非,仅存少零散的古迹。

古城的范围更小,主要集中在西起瞿秋白烈士纪念馆,东至丽春门,长约一公里的兆征路两侧,以及南至五通桥,北至太平桥,长约一公里的汀江两岸。

虽然汀州城墙也被列入了国保单位,但古迹遗存并不多,现在所见基本都是新建。济川门是汀州的标志性城门。这座城门就屹立在繁华的东水街,连接着古城墙。汀州城“十门九锁”——十座城门九把锁。其中,那时的济川门是唯一一座夜间不锁的城门。老人在这里走过,孩童穿过,日月如梭。

惠吉门,汀州十大古城门之一,民族英雄南宋丞相文天祥曾在此抗击元军并赋诗。烽烟化为历史,城门里牵手的祖孙,情浓得化不开。

广储门又称三元阁,建于唐代,城墙基础由花岗石砌筑,青砖斗拱,三重递进,壮观极了。

与唐宋古城墙和汀江相伴的店头街,是汀州古城中最重要的一条老街。街道两侧传统的木构建筑错落有致。老街全长不过453米,规模不大,却充满了浓郁的客家风情,更浓缩了长汀这座被称为“客家首府”的发展与变迁,见证着客家人的繁荣兴盛。

“心在汀州,情牵店头。昨日邂逅,今夜添愁。唐宋早已远走,明清踪影悠悠。”古街上传统的裁缝店、雕刻店、画像店与时尚的酒肆、咖啡馆同生共荣,一碗客家酒娘,一杯咖啡唇齿留香之际,引领客人在古老与现代之间自由转换。

有街就有巷,最美不过乌石巷。这条古巷三米来宽,巷道的路面由鹅卵石铺就,蜿蜒在乌石山的肩上,跌宕起伏,最适宜演绎戴望舒的雨巷。

街巷深处择水而居的汀州人用试院、文庙、书院承载古老的客家文明,一卷卷书,一块块碑刻,刻录的是光阴的故事,故事里饱含历史的余香。就像这古韵悠悠的大夫第,有着厚重的底蕴,却又精美绝伦。

汀州试院是明清两代汀属八县八邑科举应试秀才的场所,院内两棵松柏源自唐朝,参天繁茂,蔚为奇观。

长汀文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937年9月,厦门大学曾搬迁至此。当秋阳正好、秋风送爽,一群着汉服的萌童整齐划一的诵读声,声声入耳,岁月正好。

途中遇到一座刘氏家庙,大门虚掩,推门而入。院子两条盘龙石旗杆,仿佛还在述说着往日的辉煌。石龙旗俗称“石旗杆”,用花岗岩雕成,其结构分基座和主体旗身两部分。它不是用来悬挂旗帜的,而是用来显耀其家族人才显赫的标志,是客家人族表的象征,故客家人俗称“旗表”。柱体雕刻栩栩如生的蟠龙浮雕,上段用盘石衔接着高2米的圆柱。

城墙之外,汀江静静流淌,汀江在梅州大埔与梅江汇成韩江,经潮汕入海,当年汀州的繁荣全是因为这条母亲河,汀江连接客家地区与潮汕地区,汀州成为重要的的贸易中转站。

曾经的汀江上桅杆林立,百舸争流,不过如今随着河道的处处拦截,汀江水运基本已成历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