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丨儿女出门在外 最担心的就是父母的健康
原装进口天然膳食营养品,因优质而信赖。
●●●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
有六阴九阳
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
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重阳节处于金秋
天气渐渐变凉
老年人则需要更多的关怀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
应该注意什么呢
在大部分市民眼中,骨质疏松就是缺钙,骨质疏松主要是骨基质和骨矿物质的含量减少,使骨变脆而容易发生骨折,而钙只是骨的矿物质中的一部分,因此,骨质疏松并不只是单纯的缺钙而已。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多为原发性,是由于人的自然衰老所导致,由于老年人诱发骨折的因素里有骨质疏松的基础存在,所以大多数老年人发生骨折时并不需要剧烈的暴力,常常只是轻微的外力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为此,我们不应忽视骨质疏松给老年人所带来的影响,要帮助他们及时做好预防和治疗。
(PS:推荐维生素K2+D3胶囊,加速钙吸引,预防骨质疏松)
1运动时间少
老年人年纪大了就喜欢待在家里,长此以往就会缺乏运动,运动不足,骨骼缺乏必要的刺激和“承重”,使成骨细胞活性降低、自我增生减弱,从而易造成骨质疏松。再加上久居室内缺乏阳光照射,直接影响体内合成维生素D,一旦缺乏这种维生素,极易引来佝偻病及软骨病。
2过多抽烟
据调查,每日吸烟1包(20支)者,患骨质疏松的危险就会增加。吸烟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有烟碱可促使骨吸收增加,使血钙升高,反而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致使甲状旁腺激素降低,从而导致缺钙。
3过量饮酒
很多老爷爷年轻的时候爱喝上两口,老了之后依然不改这个习惯,这就为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隐患。酒中的乙醇会抑制骨细胞的增殖,减少骨吸收、影响维生素D活化。不仅如此,长期饮酒还会损害肝脏,影响肠道对脂肪、维生素D,钙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这些因素都会加速骨质疏松进展,导致男性比女性更早与骨质疏松“结缘”。
老年人因为身体的老化,除了容易骨质疏松以外,对脂质的代谢功能也在逐渐减退,再加上部分老年人可能因为缺乏运动、吸烟饮酒或是饮食不注意,极易患上高血压和高血脂,而绝大多数的高脂血症老人自己是没有感觉的,需要去医院检查才能得知,而这些症状往往伴随着心血管疾病,该类疾病也是引发老年人群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
(PS:推荐超级EPA软胶囊,尤其适合心血管疾病人士)
接下来就让小卜跟大家说说,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该怎样养生吧!
老年人体弱,因此在饮食方面更应该多加注意,均衡营养是主要的。老年人如果做到以下几点,更有助于健康!
1要软
要软老年人牙口不好、脾胃消化力弱,宜“吃软不吃硬”,所谓“硬食”,除了指坚硬的果实类食物外,还包括煎炒油炸、肥甘厚腻一类不好消化的食物。要提醒的是,老年人不能因为牙口不好只吃粥喝汤等不需咀嚼的食物,需要注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摄入。
2要淡
老年人不宜吃太油腻的食物。淡,就是要少油少盐少加工,比如盐一天不要超过6克,油一天大约为20克左右。宜多吃蔬菜,建议每天每人吃一斤蔬菜。许多调查表明,吃盐过多,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甚至癌症发病率都明显增高。
3要慢
细嚼慢咽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且有助于其与食物的充分混合,增进消化吸收。这一点,对于牙齿不好的老年人来说,尤其重要。一般建议,一口饭最好嚼20次以上,每顿饭吃15分钟以上。
4要按时
一日三餐,食之有时,脾胃适应了这种进食规律,到时候便会做好消化食物的准备。有的老人不按时就餐,而是不饿不吃。这种做法容易损害肠胃,也会削弱人体的抗病能力。建议老年人养成每天定点吃饭的时间,比如上午6点-9点吃早饭,中午12点吃午饭,晚上6点吃晚饭,这样才不会给肠胃增加负担。
5要适量
很多老年人坚持吃七八分饱,结果发现吃得越少精力就越差,记忆力就越糟,而且越怕冷。这是因为老人本来咀嚼功能、消化功能就差,再限制饮食,能量供应就会变差,新陈代谢变慢,会出现大多数人口中所说的“身上没劲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量腹节所受”,即根据自己平时的饭量来决定每餐该吃多少。“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这无饥无饱,就是进食适量的原则。只有这样,才不致因饥饱而伤及五脏。
6要暖
胃喜燥恶寒,所以要避免冰的凉的食物刺激,要暖食。冷食、冷粥之类的食物,会使腹中受寒,导致腹痛、呕吐、下利等胃肠疾患,这点对年老体弱的人尤其重要。但是要注意,暖食不等于烫食,经常吃过烫的食物会损伤食管。有研究表明,经常吃过烫的食物,会导致食管癌的发生率升高。
7要均衡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在饮食中,老年人如果能做到主食、肉类、蔬菜、水果互相搭配,是能够起到很好的补益精气的作用了。饮食是我们后天赖以生存之本,唯有做好饮食的调养,才能保证尽天年。
安全性是老人运动的重要前提。因此,一些强度较小、节奏较慢的休闲活动项目,如太极拳、健身操、散步、慢跑等,更适合老年人,我们称这些项目为‘慢运动’。慢运动包括某些舒缓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健身操等;有一定强度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拖地等;以及运动量很小,但有益身心的体育娱乐项目,如钓鱼、下棋等。
虽然慢运动适合老人,但不能以“慢运动”彻底代替其他运动。比如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老人还应进行一些力量训练,老年女性做做哑铃操,老年男性练练拉力器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户外活动,一定要避开空气污染严重的时段和地段,否则就可能锻炼不成反受害。
有一些老年人可能会这样认为,运动得满头大汗才是“运动到位了”。坚持运动固然有益健康,但到出大汗的程度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在冬季。
老年人运动后出大汗,可能是由两个原因所致:一是运动过于剧烈。年纪大了以后,体力下降、骨质脆化,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问题,剧烈运动既容易造成骨折,还容易导致血管意外,非常不适合老年人。二是动作虽然缓慢,但运动时间过长。比如很多老人觉得跳广场舞运动量并不大,多跳一会儿才有效果,但跟着舞群从头跳到尾,需要一个多小时,坚持下来基本也是一身汗。这样运动会使身体释放大量激素来分解蛋白,会加快器官衰老。若超出心脏负荷,还会造成心脏功能衰退,有害身体健康。
老年人运动要适度,建议每周运动三四次,每次30~60分钟,运动过程中保持最佳心率(每分钟100~110次)。运动时,可穿吸汗的棉质衣服,最好再带件外套,以防出汗后受凉。
秋季如何保持健康
这里面学问真是不少
老年人应该这样做哦
父母陪我们长大
我们陪Ta们变老
带上小卜的健康锦囊
给父母打个电话
常回家看看吧
来源: 综合于慢病管理网、全科医学周刊、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人卫健康
保养路上
就差一个你
马上注册成为会员
送你500元健康美丽金
▼
点『阅读原文』进入生机商城,补充必需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