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心情随笔历史有意思

《大秦帝国》庞涓谋划的六国灭秦为何半途夭折?

2019-03-03  本文已影响5人  六月的自留地

公元前362年,秦和魏在少梁大战,秦献王中箭而死,赢渠梁仓促即位。此时,秦国已近十数年一直处于秦献王的带领下东征西战,国力已经衰退,秦都城栎阳一片萧条,王公贵族出门都是步行,连一个象样的四轮马车都没有,可想老白姓的生计更加艰难。国府库中可用金已只剩下五千,整个秦国的军事实力仅有五万精锐骑兵,其他步兵都是参差不齐,战车已全是旧的坏的。

当时的秦国处于风雨飘摇中,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前来攻击,都有可能置秦国于死地。

在此情况下,魏国上将军庞涓向魏王献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那就是联合燕、韩、赵、齐、楚五国共结联盟,推举魏王为盟主,一起分秦。这个计划对魏王来说,真可是百利而无一害,既灭了秦国,得到秦国的土地,在其他几个国家中又当了老大,是既有了面子,又有里子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在魏王的支持下,庞涓开始策划六国会盟,在紧张的筹划中,六国于逢泽会盟。正如庞涓谋划的,其他五国共推魏王为盟主,同意六国谋秦计划。各国一番唇枪舌战,各国均得到了秦国灭亡后理想中的土地,这算是达成了共识。此后只要共同努力,一起攻打秦国,秦国灭亡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那么会盟中瓜分的秦国土地就是囊中之物。

这样一件利于各国的好事,各诸候国都是一致同意的,为什么最后却是半途夭折?

1、各国攻秦,心不齐

齐国距离秦国千里之遥,既使分得秦国的土地,也鞭长莫及,无力管理。战国时期,可不象现在,有飞机有高铁,一千多里,一两个小时就到了,那时一千多里,套上马车估计得走几个月。要到这么远的一块土地,有什么用?所以齐国的齐威王对攻打秦国并不热衷,根本不会实实在在的出人出力去攻打秦国。

楚国的国君是楚宣王,长的特别壮硕肥大,四驾的马车都容不下他,他需要六驾的马车,吃饭喝水都需要人喂,常年挥汗如雨,需要两个侍女常年为其打扇。这样的一个国君,你想让他日夜辛劳的勤于国事,勤于政事,勤于军事,也就想想吧。

况且,楚宣王是一个既自卑,又自负,既精于算计,又缺乏大器局的人,这样的一个人,你让他励精图治的攻打别国,想都别想。在大家都打的情况下,出点人,出点粮食,出点兵器是可行的,不会主动攻秦,只会滥竽充数。

燕国势弱,一直得处于与赵国的战争中,如果不是暗中得到魏的支持,早被赵国吞并。在六国分秦计划中,因为齐国距离秦国较远,需要将燕国一百里肥沃土地划分给齐国。在魏国同意的情况下,燕国只能委屈求全的同意,实则心中不甘,所以绝对不会主动攻秦。

韩国与燕国一样,是比较弱小的国家,不会主动攻秦,只是跟着其他国家同意这个六国会盟而已,仅算是人云亦云,不会为攻打齐国实心的出什么力气。

赵国是一个有实力的国家,在会盟上赵候提出了一个策略,六国大军压境,同时策动秦国西方的戎狄叛乱,此时秦国东西同时受到夹击,秦国绝对是回天无力。这本来是一条绝妙的主意,在坐的诸位都称一个“妙”字。

但是庞涓听了心中很不是滋味,此次会盟分秦是自己提出来的,但是自己却没有想到这么好的主意,反而是别人想到的。从个人建功立业的角度考虑,不利于自己。从魏国的利益考虑,这么好的策略是赵国提出,对盟主的权威和战后的利益分配皆不利于魏国。于是庞涓否认了此绝妙主意,只是称其为点缀,实力才是分秦的正道。

为此,赵国虽然在实施策反戎狄叛乱,但是却不是很积极,所以有了秦国小将子车英的奇计,引诱戎狄叛乱,然后一举歼灭。戎狄被歼灭,也是各诸候国不再热衷于分秦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个国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五个国家对分秦都不积极,只剩下一个魏国,且看看魏王的态度。

2、魏惠王只顾享乐

有一句话叫“兵贵神速”,既然敲定了攻秦计划,就要快速集结军马,向秦国进发。

魏惠王是一个非常精于享乐之道的君主,六国会盟结束,不是想着攻秦,而是要来一场大型围猎,以庆祝这样的盛典,秦国还没有灭,西戎还没有被策反,各国的军队还没有集结,你这是庆典的什么?真真是有点莫名其妙。

庞涓紧急晋见,报告赵国策动西戎叛乱迟滞,要求魏惠王敦促六国从速集结兵马,结果换来魏惠王大手一挥,然后说“上将军,明日再议不迟,围猎大事须得谋定”。

在围猎场中,魏王向齐王炫耀国宝,指着自己的王车说“我大魏国虽然立国刚刚百年,但却有镇国之宝,十颗夜明大珠“。并且讥讽齐国没有一件国宝。结果齐王却说:”国宝者,国家栋梁之才也“,一句话说的魏王面有难堪。

魏王在围猎时得报”公叔丞相病势危重,请大王回宫陈明大事“,魏王听了不是急急慌慌的回宫探望公叔痤,而是颇为不耐的说”久病在床,有何大事可言?“

魏王勉强回宫,第一件事不是立即去看望丞相,而是先回宫歇息,第二天中午才缓缓来到丞相府。对于公叔痤举荐卫秧接替自己为相,如果不用则杀之。这绝对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何况公叔痤已经多次向魏王举荐卫秧了,可是魏王却是寥寥敷衍,根本不要算用卫秧并且连见都不打算见,以致于公叔痤抑郁而死。

这样一个视人才如无物,只顾享乐,只顾炫耀国力,炫耀所谓的国宝,不务国本,更不会渴求人才的君主,心中根本没有国事,根本没有攻秦的动力,只想享乐,更不要提什么“兵贵神速”了,这样的一个领头羊,能不能打败秦国都是未知数,何况灭秦了。

3、秦国的全力应对

一方是六国各不积极,一方是秦国倾全国之力,应战此次危机。

秦孝公赢渠梁不拘一格的采纳副将景监的瓦解六国灭秦计划:秘密游说六国,重金收买权臣,分化六国,延缓时日,使六国分秦盟约自行瓦解。

一方面赢渠梁带头倾尽私库的金银和全部宝物,用来收买六国权臣,有这样的国君,大臣将领岂不用命。另一方面兵行险招,把全部五万骑兵交与赢虔,向西秘密进发,一举歼灭叛乱的戎狄。

景监亲自奔赴魏国,用秦国统帅赢虔的天品宝剑——天月剑贿赂了魏国的公子卬,使得公子卬保证秦国两月无事,这给秦国争取了时间。

秦国是全国上下一心,全力迎战,一方面消灭戎狄一战成功,解决了西部的隐患,另一方面收买权臣也得到了成效。可以从容的布置,一一分解六国计划。

4、庞涓的有心无力

庞涓一力促成了六国灭秦计划,一直迟滞不前,这既有六国各自的原因,秦国瓦解六国同盟的原因,其实也有庞涓自己的原因。

庞涓想要全权调遣灭秦大计,魏王就是不给他这个权力,使得他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

世间凡是喜欢实干做事的人,总是官运艰涩。原因只有一个,要做事就要出错,出错就要遭到攻击,攻击多了必然下台。而庞涓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干实事的人,并且在朝会上总是谋划一个主意又一个主意,抢了别人的风头,其他重臣只是默默不语,但是人家肯定心里不舒服,背后就会千方百计的非议他。这样日积月累的非议,使得魏惠王这样一个一心享乐的主难免起了疑心,所以在灭秦计划中,不给他权力,还处处限制他,这使得他有满腹的抱负,却施展不出来。

庞涓是上将军,除了军事上的才能,对如何讨好魏王却是一窍不通,这也使得魏王不太喜欢他。而公子卬却是处处讨魏王的喜欢,围猎计划中,庞涓阻止魏王围猎,而公子卬却处处替魏王想主意,帮着想细节,帮着让魏王出风头。除了这些,公子卬还迎合魏王的心思,怂恿魏王迁都到大梁,这正中魏王心思,有了迁都大梁的计划,哪还有心思管秦国。

于是,秦国一举歼灭戎狄的消息传来,魏王彻底息了攻打秦国的计划。秦国在其人几个国家的计划也有了成效,其他几个国家也莫名其妙的发生了内乱,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他五国哪有心思管秦国。

庞涓费劲心力谋划的六国灭秦计划,就这样半途夭折。

2019-3-3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