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诗咏猩猩毛笔,后人评价,这是猜谜不是作诗

2021-02-26  本文已影响0人  老街味道

前言

黄庭坚评价韩愈作文杜甫作诗的时候,曾经这样说: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人能为文章.........《答洪驹父书》

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黄庭坚有一首五言律诗,就被金国诗人王若虚批评说:

以予观之此,乃俗子谜也,何足为诗哉!《滹南集》

这是哪里是诗呢?这简直就是俗人设计的谜语呀!

一、五言律诗猩猩毛笔

如此引起王若虚愤慨的是这首诗,《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

这首诗没有什么特别生僻的字,但是读起来却感觉雾里看花,好像隔了一层什么东西。

钱穆父叫做钱勰,中书舍人,在出使高丽时,他带回来一支用猩猩毛作的毛笔。于是写了一首诗,黄庭坚就唱和了一首。

很明显,这是一首咏毛笔的咏物诗。但是为什么明明是中国字,我们却看不明白呢?就是因为这首诗中句句用典,不了解这些典故,读者连黄庭坚是在骂人还是表扬人,都搞不清楚。

王国维曾经在《人间词话》中,说过“隔与不隔”的想象,这首诗就是因为“典故”而造成“隔”的典型案例。

二、玩物丧命的猩猩

黄庭坚这首诗不仅仅简单地咏毛笔,而且特别说明这是猩猩毛做的毛笔,因此前四句用典,不离猩猩二字。

1、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

《唐文粹》载裴炎《猩猩说》:

猩猩在山谷间,数百为群,人以酒设于路侧,又喜着屐,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结。猩猩见酒及屐,已知里人所设,又能知设者祖先姓字,乃呼名骂云:“奴欲张我。”舍之而去。复自再三,相谓曰:“试共尝酒。”及饮其味,迨乎醉,因取屐而着之,乃为人所擒获。刺其血染毳罽,随鞭棰输之,至于一斗者。

猩猩们虽然知道饮酒危险,穿上鞋子就跑不掉。但还是忍不住喝了酒,穿上鞋,结果被人活捉。这就是黄庭坚第一句“爱酒醉魂在”的背后故事。

《礼记》:“猩猩能言,不离禽兽”。《易·系辞上》:“几事不密则害成。”这就是第二句典故的出处,意思是猩猩虽然会说话,但是不能保守秘密,不可信任。

2、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猩猩说》的故事里,说了猩猩明知道危险,还是喜欢穿鞋。用典,一定是甲乙双方有共同点。因此黄庭坚把阮孚的典故给猩猩用上了。

《晋书·阮孚传》中说阮孚非常喜欢“屐”,而且能亲自制作。曾叹息说:“未知一生能著几两屐。”

五车书出自《庄子》:“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你猩猩活着的时候,就算你喜欢“屐”,可是还能穿多少双呢?你值得为此付出生命吗?

结果是什么呢?

因为猩猩修养不够,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喜欢饮酒穿鞋,明白道理却不规避危险。结果丢了性命,毛发被制作成了这支毛笔。

“身後”二字,出自晋朝张翰的名言:“使我有身後名。”猩猩呀,还有个好消息,你这支笔,可以写很多的书呀。猩猩喜欢这身后的名声吗?

这个猩猩估计很冤,不知道被人用什么手段剪了毛做成笔,还要被诗人嘲讽一遍。没办法,缺少话语权就是这么倒霉。

三、作人的道理

前四句,黄庭坚把猩猩当作了反面教材,好好批评了一番,人生事业这样做不行哟。后面四句,正能量来了。

1、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

王会不是人的名字,是指周王大会诸侯以及四夷。《逸周书·王会》:“ 成周 之会,墠上张赤帟阴羽。” 孔晁 注:“王城既成,大会诸侯四夷也。”

物色,访求的意思,王会,有四夷、国外之意。这支猩猩毛笔来自于外国。

石渠:汉代皇帝的图书馆。毛笔的功劳在于著述,可以丰富图书馆。

2、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

《孟子》:“杨朱氏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杨朱,战国时期魏国人。其学说主张重在爱己,不为外物所累。黄庭坚说,真应该告诫一下这个杨朱,拔一毛就能让天下人得利,他也不肯作。他的行为呀,还不如这个猩猩呢!

四、用典与咏物

可以看出来这首诗句句用典,但是这些典故稍微有些生僻,因此王若虚批评说就像猜谜。

王若虚是金国进士,国史院编修官,作为金末元初的著名学者,他都认为这些典故用得有问题,何况普通人了。

好的咏物诗词,往往要赋予所咏之物以生命力和人格精神,因此会用拟人的手法。同时,也会用一些人物典故,例如这首诗中,用了杨朱、张翰、惠子、阮孚等人的故事。

黄庭坚咏的是毛笔,因为毛笔是猩猩毛制成,因此将毛笔加入了活物猩猩的因素,接着又给与猩猩以人类的特点。最后,又将人类与猩猩对比,衬托出这支毛笔的珍贵。

结束语

王若虚虽然批评黄庭坚的用典如猜谜,这首诗的用典也有很多赞誉之声。

例如杨万里就认为黄庭坚”诵诗之多,择字之精“。所以”久而自出肺腑,纵横出没“。清朝的纪晓岚也说:“点化甚妙,笔有化工,可为咏物用事之法。”

虽然理解起来有点费劲,但是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写猩猩毛笔,谁还能找到更合适的典故吗?恐怕不能。

而且,读书少的话,作诗很难找到合适的典故,作诗少的话,技巧生涩,也很难将这些典故有效地点化使用。

@老街味道

崂山原来也叫做劳山,和唐诗中的劳劳亭与劳劳山有什么区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