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和解吧
今天读到了苏东坡的一篇游记小品文《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这是当时苏东坡在贬居惠州,寄居在嘉佑寺时,在一次爬山途中的感悟。苏东坡爬山很累了,准备爬到松风亭那里休息一下。但是抬头看看,松风亭还在那么远的地方,发愁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爬到那里去呢?发愁之余,又转念一想:“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我为什么不能在这里休息呢?不一定非要到那里休息才行啊!于是忽然就松弛了下来,得到了解脱,不再纠结于要爬到松风亭去休息的痛苦艰难了。并由此引发了许多的思考,比如两军对阵,进退都是死,“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当我们不再与自己较劲,放过自己时,也就得到了解脱。
记得孩子上中学时,有一段时间因为跟老师闹别扭,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我在跟他几次沟通后,效果甚微,我也开始逐渐变得焦虑,很怕接到老师的电话,甚至听到电话铃声就后背发凉,极度紧张。每天都是在这种状态下,一度影响到了工作都无法安心。感觉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刚好一位朋友介绍了一位心理咨询师过来,准备跟我们谈小学生学习心理健康问题的合作。我们在交谈过程中谈到了我正在面临的问题,这位朋友也是从放下的角度跟我讲了很多。应该也是他们的一种工作方法吧,就一下感觉释然了,我为什么一定要和孩子较劲呢?其实孩子的压力也很大,我再跟他不断的提起,不断地讲道理,对孩子也是一种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更加不愿意去改正错误的行为,应该也是没有放下,没有与自己和解吧!朋友说,我可以试着放一放,暂时不要再和孩子提及这些,暂时忽略一下,让孩子也静一静心,他自己会去思考和面对问题,也许他自己想明白了,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过去了。我也应该去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总是在孩子身边打转,我应该要有自己的生活,试一下,也许就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于是,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逐渐的放手,尽量少一些的去打扰孩子,当然必要的交流沟通还是需要的。慢慢的,我发现,孩子没有那么倔强了,学习状态也开始逐渐恢复正常了,我也似乎没有以前那么紧张、那么焦虑了,家庭气氛和谐、融洽了很多。一切似乎都在慢慢的往好的方向走。
所以,今天看到这篇文章以后,我感触很深,当我们定下的目标进行起来感觉困难的时候,就要学会适时放下,适时调整心态,与自己和解,豁达一点,乐观一些,换个角度去看待,一切就会顺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