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追忆过去,不打扰未来
01
昨天也就是我回家的第二天,我就去老年公寓看望爸爸了。人老了,就像孩子小时想妈妈一样滴想自己孩子,而且谁不在他就想谁。他恨不得所有儿女都整天围在自己身边才是最好的。可能我老了也是这样滴,这是正常人变老的通常心里状态吧。
大约十点我和老公到了老年公寓,爸爸看我来了非常高兴。问长问短,尤其问道外孙子的考研之事,令我非常感动。爸爸说:“告诉大恒,考不上就再考,只要不灰心早晚能考上。我给恒1000元物质鼓励他。”
抠门老爸终于改变了,肯拿出钱给孙辈了。真是没想到啊!我也没客气,马上说:“好的!我代表你大外孙子先谢谢您,等他收到钱,他再给你打电话致谢!”有时即使是亲人之间,钱也是表达感情的很好工具。
父母与儿女之间都爱着对方,如果舍不得给对方付出金钱(不是没钱,而是指有钱舍不得的那种)。又怎么说很爱对方呢?其实“吝啬”的人更爱的还是自己。我现在有个问题一直考虑不明白?培养孩子不讲吃,不讲穿,不攀比,一心一意就学习是值得称赞的品行,还是不与时俱进的过时做法(家里贫困没有的除外)?
02
回想我们自己上学时,谁愿意当班级里穿的最朴素的,兜里还没有零花钱的那个人呢?这样的人在同学中不自卑,还得自信,有可能吗?除了他是班级学霸,如果他在班级里学习再渣渣,估计就更惨了。孩子由于方方面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不容小视。心理学家说:小时候产生的心里自卑会伴随一生,即使后来发展好了,心里阴影都难以全部抹去。
孩子有孩子的圈子和他们认同的价值观(大人有时不理解、不认同)。我想只要不是特别困难的家庭,家长适当满足孩子的小面子,小虚荣,让他达到班级同学平均消费水平还是应该的。这不是惯孩子,而是让孩子自信阳光、心里健康,不产生自卑情绪。
就像我们成年人也一样,人家开车上班,咱乘公交上班;人家住豪宅,咱住狭小陋室;人家一个季节的衣服就几十件、甚至上百件,咱就三件五件,你还能每天信心满满,昂首挺胸穿梭在同事中间,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我没有研究过,所以我不敢说。套用我老公说某人的一句话:我咋就不明白他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呢?
想想老人也如此,谁家儿女经常大包小裹来看老人,他的脸上就有光彩,精神头就比儿女不经常来看的老人要好!谁都想在自己所处的环境里不落后,领先别人才感到幸福和快乐。
这也是我一贯主张孩子(除非学习非常优秀)不要过度择校的原因。如果你家条件一般,甚至和周围同学比还比较差(好学校中,通常富裕家庭学生比较多)。你家孩子智商还一般,学习不突出。你费劲巴力去名校了,花了不少钱,后续一系列不是攀比的攀比花销你能跟上大部队吗?跟不上的话,孩子就自卑,不受歧视,也会被边缘化。最后结果会和你的预期相差甚远。
别试图要求孩子不攀比,老人别攀比?我就要问,能不能首先做到自己不攀比?过度攀比肯定不对,它使人焦虑,焦虑过度还会导致抑郁。我每次去公寓,给老爸送水果,爸爸都不忘给他同屋的老头吃。一是有好吃的一起分享;二是多少有炫耀优越感。我女儿来看我啦,你儿子不来吧?
03
有人说,好环境可以认识牛人,将来人脉好?你自己不是牛人,和牛人之间没有可交换的资源,光认识牛人有用吗?人家去五星级饭店酒店吃住,去国外休假,打高尔夫球,你陪得起吗?你用什么与人家交往,即使他曾经是你的同学,你的同事,只要你目前没有和人家站在同一高度,就一点意义没有。
不是有那句话吗?不要看你认识谁,要看你是谁?那天我儿子和我说了一段话,对我启发很大。我和儿子聊天中,我说起了我过去的同事(我儿子认识),某某现在在教育局当领导,某某是市区名师,某某刚被提拔名校校长云云。追忆我们在原来学校一起工作所取得的成就。
儿子却说:“妈,你回忆你过往的成就,只能说明你目前毫无成就可言。x叔,y舅,h姨,他们现在有时间去缅怀过去吗?肯定没有时间。人家一定在考虑未来如何发展得更好?人家是继续往前走,眼睛是向前看的,接触的人层次也越来越高。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和过去的朋友一起回忆过往吧?人在任何情况下,不回忆过去才会进步,回忆过去的好,只能说明你现在不如过去好。英雄不问出处,好汉不提当年。无论过去是多么好的朋友,一旦距离拉开,就轻松挥手,想与人家继续交往,就追上人家的脚步。
啥也别说了,醍醐灌顶!儿子看问题的水平正碾压老妈?嗯!承认自己的人生已经行走在下行路上了。明白了,我们要做的不是与之叙旧,而是注视他们继续前行的背影,与我渐行渐远。并在心里由衷地祝福他们!我要做的、我能做的,就是设计、规划好自己的未来,过好属于自己的想要的生活,仅此而已。不追忆我们的过去,不打扰他人的扰未来,只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