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传家久
《衷江南赋》序中写到:“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文学家潘岳的作品中。往后世代,世家大族都将家风世德作为最优先的题材。与此同时,家风的文化内涵在时代迁溯中有了更深厚的内涵。
我生活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家风氛围尤为浓厚。爷爷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在城乡田间长大,有着乡村人的质朴和敦厚,年轻时深受党的爱戴,退休后颇多感慨。时常教导孙辈“待人忠诚敦厚,做事忠正踏实。”
他这样说,便这样做。对工作,兢兢业业,踏实勤恳;对家人,忠孝仁义,诚切纯朴。他这样做,便这样教导人。父亲一辈兄弟三人,在他的教育下颇有家风气。父亲跟我讲:忠是立场,厚是品质,之后兼备两者才配讲格局,才配谈成就。以前啊,总觉得父亲在摆架子,用工作上的说教之词来教育我。其实不然,这是家风环境沾溉浸濡的结果。“忠实敦厚”的家风是家族长期沉淀来的结果,是耳濡目染熏陶下的精神气质。
因为四世同堂,家庭对“孝顺”的理解要求很高。爷爷的妈妈,我的太奶奶,是上世纪20年代的老人,也是社区里为数不多的近百老人。逢年节,家族的大型聚餐是延续数年的传统。不需要打电话召集,所有人都会抽时间来聚一聚,看望爸妈,慰问亲友,里里外外,一片祥和。
家风中所谓的“孝顺”不仅仅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的表达,更是孙辈对长辈的敬重,是长辈对孙辈的爱戴,是平辈间和睦的相处。老年之至,所期望的总不过是家庭和睦,乐施祥和。我们所讲的孝之大义,即是如此。
如果说太奶奶是家族的主心骨,那爷爷便是顶梁柱。不久前跟爷爷通话谈及年节,他自己都在感叹,20年没为自己过过春节,但是每年自己忙里忙外看家人开心舒坦,自己心里也暖洋洋的。
家风是家族生生不息的根和魂,“忠”“孝”作为特定的家风内涵,是长期教化后的结果,是家族长期汰选后的产物,是一代代人生活的结晶。它不必刻意教诫、传授,在长期的熏染环境下,便具有了“润物细无声”的意义。
《礼记•大学》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以齐家则是整肃家风以使得家庭关系能够和睦融洽。“修身”虽为“齐家”之本,自身修养亦离不开良好家风的熏陶。
家规教化人,家风感染人。“善推其所为”的良好家风也使整个社会风气随之清明,使社会发展愈加和谐以达天下之大同!
201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