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部佛教

婚姻是否属于不善业?

2018-12-30  本文已影响14人  流光闲客
婚姻是否属于不善业?

在《经藏·中部·大四十经》里把业分为三种:邪业、有漏正业、无漏正业。

婚姻属于其中的“有漏正业”。

佛陀这样说:“诸比库!如何为正业之有漏而有福分、有持依果者?诸比库!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于爱欲远离邪行,诸比库!此等为正业之有漏而有福分、有持依果者也。”

如果有一位贤友,对待婚姻的态度是佛陀说的那样,那这属于“于爱欲远离邪行”。

流光闲客说

业在上座部佛教是中性词汇。用现代的语言就是行为。只是这行为分为邪恶的行为和不邪恶的行为。 上面那段话的意思是,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根据在轮回和涅槃两者之间的倾向,靠近而言,可以这样分为三类。一类是造就恶因,在没有证入般涅槃的最后身都有可能由于恶因成熟而获得恶果。

这样种下如影随形的恶因的行为,是在轮回中最低劣的,叫做邪业。什么叫有漏呢?倾向轮回,无法摆脱轮回的行为。 简单说,佛陀的教法中,人存在行为,生理这种身体技能是中性的,人的行为造作却形成两个不同的结果。一个依旧轮回,一个苦的止息。如果需要通过对称理解。依旧轮回行为统称有漏。

依旧轮回统称有漏,依据佛陀教导的苦之止息的戒定慧去梵行称作无漏正业。无漏正业是特指戒定慧的涅槃梵行者的梵行。 那么除此之外,都会导致轮回,都是有漏的。那么,轮回中的行为也分两类,一类是有漏邪业,一类是有漏正业。为什么如此划分呢。因为人具有理性,具有一定的自由意志。

有时候会发现,我们在生活中并无法从一开始就直接就给一件事情定义。人为这是对的还是错。因为事情走到好的地步和坏的地步都是有可能的。而走到坏的地步个人的选择,也就是他的自由,理智分不开。走到好的地步也是如此的。比如误杀,如果被判死刑,你从他的角度是不是觉得很冤枉?

但是误杀行为的确导致死亡和悲痛。我的意思是。轮回中的行为由于他的结果和走向从事件的本质上是无法预测的,这种无法预测又决定于他的自由和理智做出选择,最后做出好的结果和客观判定和坏的结果和客观判定。坏的结果譬如有意图的付出行动去杀生命等五戒。事情的结果和判定是两码事。

应该说误杀可能由于法律条文的确定性而被判处死刑,而从他的个人意志上我们判定他无罪。我的意思是,事件本身没有善恶,它是无恶的,所以我们说他的是正当的。譬如结婚,我们不知道,结婚之后由于它的个人思想,会把这个婚姻变得怎么样?或许他在这个婚姻之中遵循着五戒,并且到达涅槃

那么结婚这个轮回之中的行为,由于它可能导向好的结果,也可能导向坏的结果,本质就是无恶的,也就是正当的行为。但由于这样的一个行为并没有导向涅槃,烦恼完全断除,所以我们说这样的正当行为是有漏的。这样,贤友明白邪业,有漏正业,无漏正业的意思了吗?

那么您的疑惑一定是如此。既然认为轮回中的行为有一部分是正当的,无恶的。那么我们又应当如何从这些无恶的行为当中去判别邪业呢。 从自由意志,理智上,用阿毗达摩说,思在造业。佛陀判定是否犯了杀业。确定他是生命体,他想要杀掉他,付出努力,他确实死亡了。全满足就算。

我建议大家不要由于一些固定的思维方式而去直接反向推导佛陀的话。应当从阿毗达摩仔细的论证。

婚姻即使属于不善业,但它并不属于恶业,我们要明白这一点恶业和不善业是两码事。婚姻依旧是有漏正业,只是这种正业为什么导致有漏的轮回呢?因为他是不善心的贪而导致的。不善心虽然没有导致邪业,但是导致轮回。但是婚姻只是不善心作为精神的开始,但它在运行中却没有过错,只是物质现象和人类社会现象。所以只能称它为有漏比较准确,而不能成为不善的行为,

在佛陀的教法中,善恶不是一个对立面。所以不要听到不善就觉得是非常不好。不像只是代表心被污染的一个原因吧。而并非是带来恶果。

我们要正确理解佛陀的话,还可以融会贯通的理解法句经和大四十经

我们应该审查的是佛陀的思维方式和我们的思维方式差距在哪里。而不是用我们的思维和认识去直接的举一反三。

不善心代表的心被污染,那么心被污染就意味着烦恼,没有达到苦的止息,也就意味着轮回。但是心被污染,并不直接代表说他会造做邪业。我们知道五戒的犯,基本每一条都具备四个条件。心被污染,就意味着一定把每个条件都具备了?不一定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不善心和有漏正业是不冲突的。不善心是轮回的根源之一。有漏正业是轮回行为表现,除邪业之外的中性阐述和描述。

还有有一个观点,不善并不意味着是一个人的不善。难道在不同程度上远离不善,就没有不善心所吗?不会。最好还是以心所为判定标准。

把不善当成不好去道德批判,鞭挞可能就是受中国思维的影响

婚姻是否属于不善业?
是否独身者更为殊胜?

独身没有什么殊胜处,他依旧是烦恼的。只是相比于结婚遇到的问题,更少而已。性质是一样的。殊胜的只有持戒者,圣者。甚至不是圣者的持戒者,他的行为只是令人称颂和清净,也算不上殊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