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医学科普医学科普

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2020-05-31  本文已影响0人  MMUmedic

在炎热的夏季,很多大众由于日晒、潮湿、高温、蚊虫叮咬等因素的影响而使皮肤受到损害,环境中的细菌、真菌等活动能力增强以及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导致大众皮肤问题层出不穷。在夏季,包括光敏性皮肤病在内的七类皮肤病发病率较高。

一、日光性皮炎

防治:避免烈日曝晒,在强烈日光下工作时间不要太长,最好避免日光照射最强的时间(上午11点-下午2点)在户外工作或运动,烈日下外出时,戴宽沿帽(>7cm)、着长袖衣衫,外出前应用防晒霜或防晒喷雾,并及时补涂、补喷,同时注意避免食用光敏性食物、药物。治疗上可服氯喹、维生素B、C和烟酰胺、抗组织胺药物等,外涂尿素霜。

二、癣类皮肤病

温暖潮湿的环境最有利于细菌和微生物的繁殖,而癣类疾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按部位分为头癣、手足癣、体股癣、甲癣。

防治:主要是勤洗澡、勤换衣服,避免汗渍,保持皮肤清洁。不要用手搔抓,以免自身传播,或让鳞屑飞扬传染他人,不共用浴巾、鞋袜、脚布,发现真菌感染及时就医,用癣药膏擦局部或口服抗真菌药物。

三、痱子

痱子是由于环境中的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致使汗腺导管口闭塞,于汗孔处发生疱疹和丘疹。皮疹常成批出现。为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疱疹,有轻度红晕。自觉轻微烧灼及刺痒感。皮疹消退后有轻度脱屑。多见于肘窝、乳房下、腹股沟、躯干等部位。

防治:要经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穿厚或紧身衣裤,必要时可外搽痱子粉,忌用软膏涂搽。加强室内通风,促进散热,使周围环境不过于潮湿,温度不过高,以减少出汗和利于汗液蒸发。及时更换汗湿衣服,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四、痤疮

气温升高,人体油脂和汗液分泌旺盛,容易堵塞毛孔。蛰伏的“痘痘”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再度活跃起来。青春痘有区域性,多数长在脸部、胸部、背部。表现由轻到重,黑头粉刺、白头粉刺、炎症性的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疤痕、萎缩等表现,轻的出现在脸上,重的到背部胸部,好发于青少年(13~25岁)。

防治:青年朋友应用温和的含氨基酸活性的洗面奶和温水洗脸,洗脸待干后及时涂抹含有生理性脂质的保湿乳液,不要用手去挤压,少吃脂肪、糖、辣椒、葱蒜等食物,少饮酒,多吃蔬菜和水果防治青春痘,要保持作息规律和饮食清淡,做好面部清洁。

五、夏季皮炎

持续高温闷热环境引起的热性皮炎,多见于成人。表现为红斑,密集成片的丘疹、丘疱疹,以双胫前最为多见,瘙痒显著。

防治:保持环境通风散热,皮肤清洁干燥。该病季节性明显,不少患者天气一热就发病,天气转凉便自动好转。如果皮炎面积大,特别痒,可口服抗过敏药物或清热凉血的中药,同时外擦激素类药膏或清热解毒的中药外洗。

六、海蜇皮炎

海蜇皮炎在沿海居民中较为常见,海蜇的触须刺伤皮肤时,刺丝囊放出毒液,被刺者立即感到刺痛或麻痛。被刺部位出现红斑、丘疹、风团。遇到水母时,绝不能用手直接抓或捞取。即使是死的水母,也有可能刺伤人,因此漂上海滩的水母碎片也不能随便拾取。

防治:立即用海水、肥皂水或0.02%高锰酸钾冲洗蛰伤处,勿用淡水,因其易激发未发射的刺丝囊。不宜局部使用冰块,也不能试图用毛巾等擦试除去触手,大的触手可用镊子等工具取出。救护者应戴手套,以免自己受蛰伤。尽快应用5%醋酸(或食醋)浸泡或湿敷蛰伤部位,持续至少30min或直到疼痛消失为止。伤势严重者,立即送医疗机构抢救。

七、虫咬皮炎

由昆虫、蚊、毒蛾、毛虫、螨虫等叮咬而引起,表现为水肿性红斑、丘疹或风团,发生在躯干、四肢的暴露部位,在损害中央有一针头大暗红色的瘀点,压疹时不能完全褪色,在疼点周围出现苍白圈是其特征。皮疹2-3天自行消退。

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消灭臭虫、跳蚤及其它昆虫;避免与动物密切接触;避免剧烈搔抓;在树林、杂草丛生地或潮湿处活动时,应减少皮肤暴露,或在皮肤暴露处涂抹防虫药物,穿长袖衣衫。治疗可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溶液、激素霜剂。瘙痒明显或皮疹严重者可斟情使用抗组胺药。

海医大长海附院  袁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